
近年來,張家川縣緊緊圍繞“4+2”現代產業體系,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青貯玉米種植,采取撂荒地復墾與糧改飼相結合的方式,加大飼草料儲備量,促進種養結合和循環農業的發展,全縣綠色循環、農牧結合的新型產業結構已成為群眾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徑。

近日,記者在龍山鎮鄭家千畝飼料玉米示范點看到,成片的玉米一眼望不到邊,一棵棵玉米像是整裝待發的士兵,個個英姿颯爽,站立成整齊的方隊,橫豎成行,郁郁蔥蔥,長勢喜人,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

今年來,龍山鎮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總體部署,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縣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牢牢守住全鎮糧食安全底線,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以“三抓三促”行動為契機,立足鎮情實際,按照“龍頭企業+草業公司+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今年種植飼料玉米12000余畝,由23家種養殖合作社和農戶種植,在鄭家和蘆塬建設兩個千畝示范點,由草業公司統一供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保底價收割。飼料玉米的種植能為養殖合作社和農戶提供飼料保障,促進草畜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農民增收。

張家川縣是傳統的畜牧養殖大縣,伴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青貯玉米飼料的推廣實施,既提高了飼草的儲備量,也可以縮短牲畜飼養周期,提高出欄率,成為畜牧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助農增收的“好幫手”。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