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近年來,全縣上下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積極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全力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平安建設體制機制逐步完善,社會治理基層基礎持續夯實,人民群眾安全感不斷增強。

政策法規有人宣傳,孤寡老人有人照顧,困難問題有人幫忙解決……在張家川縣,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默默無聞,甘于奉獻,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他們立足崗位職責,演繹著多種角色,是離群眾最近的人。他們就是被群眾稱為貼心人的網格員。身著一片藍,撐起一片天,網格員成為群眾可以信賴和依靠的人,這樣令人欣喜的變化,源于張家川縣基層社會治理不斷探索,全體網格員持之以恒的努力。

馬關鎮上河村村民談起網格員王思尚,大家都紛紛點贊!靶』镒幼焯、聰明、腳手勤”“經常來給我們宣傳政策、調解鄰里糾紛、幫我們解決問題”“他是我們的知心人、和事佬”……王思尚負責村上的網格,管轄村民247戶,群眾的訴求隨時都能掌握,像之前管理服務不到位、信息不通、政令不暢等問題都得到有效解決。春耕生產時,村內獨居老人李叔買不到化肥和種子,讓鄰居幫忙在網格微信群內說了一句,第二天一大早,王思尚就為老人購買了化肥、地膜、玉米種子等生產資料,并送到老人家中,還協調村內農機合作社幫老人種上玉米,老人高興地直夸贊。

“這只是馬關鎮網格化工作的一個縮影,現在老百姓有啥訴求,網格員都能在最短時間掌握。村民有啥事情需要幫忙,也能第一時間找到網格員!瘪R關鎮綜治中心主任馬曉榮介紹,馬關鎮2020年把全鎮17個村共劃分為22個網格,每個網格落實一名網格員。每個網格成員之間建有專門的微信群,老百姓可以通過微信群第一時間反映自己的訴求,網格員收集群眾訴求也方便快捷。馬關鎮將平安建設作為民生工程,以“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的模式,將社會治理的觸角真正延伸到基層的“神經末梢”,讓綜治中心成為一方平安的“穩壓器”。

2022年10月,馬關鎮在原有“移動應急云廣播”大喇叭運行的基礎上,新引入了“中國移動5G數字鄉村”平臺。依托此平臺,在全鎮公共區域覆蓋攝像頭118個,并融入網格平臺,實現全鎮網格化服務管理全覆蓋,打造了“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防控網”,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一個板凳,一件網格員藍馬甲,哪里方便群眾,哪里就能宣講。這是張家川縣網格員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常見場景。創新網格化管理在理論宣講中的實踐與應用,將網格員全部納入理論宣講工作隊伍,著力構建網格化宣講矩陣。充分發揮網格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在公園涼亭、街頭巷尾設置流動小課堂,讓廣大群眾你一言我一語,盡情讀報告、說變化、談未來。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通過網格精準送達至群眾家門口。

電動車充電樁分布社區各處,電動車整齊排列充電,智能感應滅火裝置實時預警……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上查。在張家川,智慧社區融入網格,為基層社會治理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來,張家川鎮大力推進“網格化+信息化”,依托“天水綜治”APP,實現對轄區內的人、地、物、情、事、組織六大要素進行信息采集,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第一時間發現、快速處置、第一時間反饋”。

“我家娃娃今年要參加高考了,樓下餐館的聲音太吵了,娃娃每天中午、晚上都休息不好”“我們單元有人養狗,樓道及單元樓門口全是狗屎,人出門沒辦法下腳”“小區門口巷道里車輛亂停亂放占用消防通道”……張家川鎮社區網格員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網格微信群里群眾訴求,并及時向網格長匯報,然后和同事們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協同相關部門及時解決。她們自擔任網格員以來,她們每天行走在街頭巷尾,把工作的觸角延伸到小區每家每戶,開展走訪巡查,對社情民意、矛盾糾紛等進行摸排記錄和處理。以服務群眾需求為切入點,他們既是民情信息收集員、政策法規宣講員,也是問題隱患排查員、鄰里糾紛調解員和民生服務員,“一崗多責”實現社會服務“零距離”。

今年以來,張家川鎮5個社區積極開展入戶走訪調查,全面了解弱勢群體最急需、最期盼解決的問題,目前共走訪320戶,收集“微心愿”210戶217個。各個社區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聯誼活動,增進了社區居民之間的交流,形成了團結、友善、互助、和睦的新風尚。充分發揮網格員在主動創穩、矛盾糾紛排查、抵制高價彩禮、安全生產等基層治理工作中的作用,做到組織建設在網格、問題解決在網格、群眾滿意在網格。通過走訪調查、業主“懇談會”、“群眾說事干部解題”活動,“大黨委”聯席會議等多種渠道,廣泛了解掌握小區服務存在的問題和居民訴求,聯合住建部門,召開整改會議,推動物業公司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水平,力促社區治理提質增效。

張家川鎮黨委副書記晉波濤介紹,張家川鎮黨建引領城市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啟動以來,將城市社區劃分為46個網格,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推動平安建設、創文創衛、社區警務等深度融合,織密織牢基層社會治理“一張網”。網格員一員多能、一崗多責,把摸排到的信息和問題第一時間上報給網格長,再由網格長與各個部門進行對接,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和訴求。網格劃分合理、責任人任務明確及嚴格的考核辦法,解決了以往網格員下沉基層后沒有主心骨、沒有工作方向的問題,實現以網格連群眾、以服務聚民心。

近年來,張家川縣依托網格化管理體系及智慧化平安建設,建立起了橫到邊、縱到底的“大治理”體系,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現代社會治理新格局,營造治理有效、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社會氛圍,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