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走進張家川縣張棉驛鄉廟川梁馬鈴薯種植基地,一壟壟的馬鈴薯苗旺葉茂,長勢喜人,豐收希望。

今年,張棉驛鄉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有利條件,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基礎,采用“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土地流轉模式,種植馬鈴薯5000多畝,有效解決土地種植效益低、土地撂荒等問題,著力改善農田生產條件,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糧食穩產增收。

張棉驛鄉社會事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志博告訴記者,近年來,張棉驛鄉緊緊圍繞全縣“4+2”產業發展體系,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帶動作用,依托16000畝高標準農田,打造小麥、飼料玉米、馬鈴薯、油菜種植示范片帶5個,種植飼料玉米2820畝、馬鈴薯5000多畝、蠶豆450畝。大力發展馬、梅花鹿等特色養殖產業,落實2023年到戶基礎母牛43頭、牛犢405頭,能繁母羊40只、羊羔180只、母馬40匹、梅花鹿70只,持續優化了全鄉產業結構,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夯實了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