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播種,九月收獲。時下,正是中藥材半夏采收的最佳時節,走進恭門鎮恭門村的田間地頭,隨處可以看到村民采挖半夏的繁忙身影,采挖、分揀、打包、搬運每一道工序都井然有序。

9月11日,在恭門村半夏種植基地,一塊塊的半夏都已經成熟,成壟成片一直綿延至遠處山腳下。正在地里采挖半夏的村民王大姐說:“由于家里原因,不方便外出務工,這段時間挖半夏,每天大約有100元的收入,在家門口既能賺錢補貼家用,還能照顧到老人和孩子”。恭門鎮農業中心主任王曉龍介紹道,今年恭門鎮半夏種植面積在300余畝,平均畝產量2500斤,平均畝純收入達10000元—15000元,帶動就近務工人員530人左右。

恭門鎮氣候得天獨厚,土地偏泥沙土壤,土層深厚、土質疏松、濕潤肥沃、透氣性好,有機質含量高,非常適合種植半夏。得天獨厚的優勢也為半夏貼上了“高質量”的標簽。今年以來,在產業調整結構政策的引領下,恭門鎮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因地制宜引導發展“一村一品”特色優勢產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通過土地流轉、能人示范帶動等措施,引導群眾發展半夏種植,增加拓展村民致富路,村集體經濟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