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家川縣張棉驛鄉,因漢朝外交家張騫兒子張棉任驛官而得名,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道重要驛站,古往今來,這里是交通要道,商賈往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日前,記者走進絲路古鎮張棉驛,領略其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可喜的發展變化。

在位于張棉村的張騫歷史博物館,張棉小學的同學們正在興致勃勃參觀。省招標咨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派駐該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幫扶工作隊隊長趙佳面帶微笑,繪聲繪色地給同學們講述張騫父子與張棉驛的歷史淵源以及張家川名之由來。同學們邊看邊聽邊討論,氣氛熱烈。

“今天,通過參觀張騫歷史博物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對中國古代歷史和文化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也激發了我對國家、歷史文化的熱愛。作為當代學生,我將繼續學習他身上的優秀品質,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的人。”張棉小學五年級學生王星玥和同學們參觀完張騫歷史博物館后深有感觸地說。

參觀完張騫歷史博物館,同學們走進張棉驛鄉發展陳列館,一塊塊展板,一張張圖片,張棉驛鄉的發展變化令人欣喜,同學們紛紛表示,將好好學習,長大后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

趙佳對記者說,組織派我到這里來,首先深刻的印象是這里山清水秀、生態優美、民風純樸,歷史厚重。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持下,無論是道路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美麗鄉村建設,發展變化都很大。作為第一書記,我將配合村兩委,為張棉村的發展貢獻力量。

一路走,一路看,張棉驛鄉發展確實不一般。在記者拍攝過程中,一位80歲的老大爺給記者說,要好好的拍攝,你看我們張棉驛鄉的發展變化太大了。原來我們這里的鄉村道路確實不能走,泥濘不堪,走縣城得好半天,現在不到20分鐘的車程,自來水也通到家家戶戶了,每家每戶幾乎都有農業機械。中國共產黨確實好,為我們老百姓辦實事哩。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