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下基層”的重要批示精神,更好地展示全縣在經濟運行、社會發展等各領域取得的成績,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四下基層”全媒體采訪小組,深入張家川縣各鄉鎮、基層一線,采寫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報道,以在全社會引起共鳴、推動共識、形成共振,激發奮進的強大正能量,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營造濃厚氛圍。

走進川王鎮關河村肉兔養殖場,只見一排排兔籠排列整齊,一只只肥壯的肉兔正在悠閑地吃喝、打盹兒,兔籠下的履帶正不斷轉動將糞便傳送出去。工作人員穿梭在兔籠間,一邊檢查兔子生長情況,一邊認真做好記錄。

據了解,肉兔養殖具有繁殖快、產量高、見效快的優點。種兔的繁殖周期在30天左右,仔兔出生后35天左右分欄,育肥約40天,75天即可出欄。按市場行情10元每斤的平均價格計算,一只肉兔的銷售價格超40元。

兔肉性涼味甘,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名,被稱之為“保健肉”“葷中之素”、“美容肉”和“百味肉”等等。每年深秋至冬末間味道更佳,是肥胖者和心血管病人的理想肉食,全國各地均有出產和銷售。

關河村黨支部書記李偉說道:“關河村建成現代化的兔子養殖場400平方米,養殖兔子5000只左右,月出欄6000只左右,月收入20000元左右,帶動就業15人,與四川、重慶和寧夏簽訂長期供貨訂單,成年兔4-5斤就可以裝車出售,目前聯農帶農15戶,預計年收益每戶5000元左右。”

談及肉兔養殖產業的發展前景,李偉說道,肉兔容易養,產出高,又是訂單發展,銷售渠道不用愁,只要掌握科學的養殖方法,將迎來更多的發展空間,給當地百姓帶來更多就業機會,促進群眾穩定增收。
近年來,川王鎮關河村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多元發展”的工作思路,不斷創新發展模式,興建肉兔養殖場發展肉兔養殖,促進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據介紹,該村采取“黨支部+農戶+養殖場”的發展模式,鼓勵和帶動更多農戶參與養殖,以點帶面推動肉兔養殖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鄉村振興致富路。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