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下基層”的重要批示精神,更好地展示全縣在經濟運行、社會發展等各領域取得的成績,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四下基層”全媒體采訪小組,深入張家川縣各鄉鎮、基層一線,采寫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報道,以在全社會引起共鳴、推動共識、形成共振,激發奮進的強大正能量,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營造濃厚氛圍。

天氣越來越冷,小溪小河都結了冰,冰冷的風迎面吹來,讓人不由的豎起了衣領,但連五鄉馬咀村大棚內卻溫暖如春。記者走進盛碩源羊肚菌種植試驗基地,整齊劃一的黑膜覆壟映入眼簾,黑膜上均勻分布著調節孔,下面的營養包已經長出了菌絲,和大地牢牢的抱在一起。“我們剛種上一個月,過幾天就澆水催菇,棚內溫度適宜羊肚菌生長,這茬應該能有個好收成。”基地負責人馬小偉笑著說道。

說起種植羊肚菌的初衷,馬小偉介紹道,羊肚菌是低溫型真菌,它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在飯店一小盆,也就三四根小菇都能買到一百多元,不管是鮮貨還是烘干以后,市場需求量都很大,在恭門鎮我們已經種植了兩年,收獲挺好的,目前在胡川鎮也開始大面積種植了。

“我們幾個都是土生土長的張家川人,前幾年一直在搞運輸,全國各地到處跑,見過了繁華卻更加熱愛家鄉,偶然的機會,接觸并詳細了解了羊肚菌的習性特點及生長環境,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從四川訂購了一批營養包,在關山腳下承包了一塊地,三個月后,竟然收獲不少,首次試種成功,極大地堅定了我們要在特色種植上趟出一條路子的信心。”另一名公司合伙人說道。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我們了解到,羊肚菌最適宜種植的溫度在5到10度之間,冬天最適合種植,而我們縣,各鄉鎮都有一部分大棚冬天的時候在閑置,我們決定利用租賃或入股的形式冬季使用大棚,其他三個季節讓棚主按自己的計劃種植,充分利用有限資源,降低成本,連五鄉馬咀村的連棟溫室,已經和我們簽訂了合同,并且我們也租下了他旁邊可以容納10噸貨物的冷庫,在胡川鎮我們也有自己的烘干設備,我們將自己最好的狀態拿出來,齊心協力,想要種好羊肚菌。
羊肚菌在生長過程中對光照、空氣、濕度、土壤等要求較高,對于一些“卡脖子”的問題,比如:菌種退化,出菇不穩定,產量低等問題,我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現在我們使用的營養包都是從四川購買來的,一包17到20元,種植一畝需要400袋左右,我們公司有2名技術指導人員。每次劃溝、播撒菌種、覆土都需要30人左右,冬閑了,老百姓都爭著來,當天干活,當天現金結算工資。看到老百姓臉上的笑容時,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羊肚菌采摘后銷往何處,這是我們非常關心的問題。馬小偉不緊不慢地說,我們已經和四川的一個公司填了合同,我們只管種,種多少,他們收多少,銷路不用愁,以后規模做起來了,就更有自主權了。

羊肚菌種植產業的發展,不僅豐富了產業形態,壯大了產業結構,實現“一田多收”,也為老百姓鋪就了一條就業增收路,當地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和就近務工,有效解決了增收和就業難的問題。立足資源稟賦優勢,多措并舉提高農業附加值,擴大羊肚菌的種植面積,提產量,增效益,打造地域品牌,真正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