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桃符便是如今的春聯,春聯俗稱“門對”、“春貼”、“對聯”,雅稱“楹聯”。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抒發著老百姓對未來祥和、幸福生活的向往。過年貼春聯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寄托了人們對來年生活的祈盼和祝福。

臘月二十三是中國傳統小年。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為了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和滿足青少年寒假精神文化生活,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2月2日,張家川縣博物館聯合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學共同開展了以“寫春聯送祝福”為主題的社教活動,50余名學生參加。

活動伊始,講解員組織參觀館藏書畫精品陳列展,為孩子們講解書法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在參觀過程中,社教老師通過書畫引入春聯的來歷和特點,孩子們感受著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和春聯的藝術魅力。

活動現場暖意濃濃,一張張充滿新春氣息的大紅春聯鋪滿桌面,好多孩子是第一次寫春聯,興趣盎然,大膽動筆,隸書、楷書、行書的對聯和福字呈現眼前,雖然稚拙,但各有特色,字里行間流露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向往,滿載著孩子們新年愿景和龍年的祝福。

此次活動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歡樂祥和、喜慶文明的節日氛圍,讓廣大青少年深切感受到傳統“年味”。春節期間,張家川縣博物館還將繼續推出“文物新語 車轔馬蕭”系列社教活動,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彰顯傳統文化魅力,讓群眾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新春佳節。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