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冷空氣影響,張家川縣出現明顯降雪天氣,有效緩解了入冬以來農作物受旱問題。
春來中國,萬象更新。為新一年的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近日,張家川縣農業農村局農技站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良種繁育基地,開展越冬作物調查,指導群眾切實做好冬保措施,確保農作物安全越冬。

在張家川縣梁山鎮良種示范基地,白雪覆蓋的冬小麥,干枯的葉子下新葉已開始泛綠,生長正常。與縣農業農村局農技人員一起察看墑情的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團長、小麥產業組組長、甘肅省人民政府參事、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研究員魯清林說,從目前調查的結果來看,苗青狀況比較好,盡管近三個月內無有效降水,但是影響不是很大,近期,根據這個天氣狀況,我們對田間的管理要突出一個“早”字。下一步,在2月底到3月初,就要隨雨雪進行追肥,其次是鎮壓保墑,春季管理很重要,再是病蟲草害的防治,如果說去年沒有及時用化學除草,那么今年就要早一些來進行化學除草。

踏著白雪,行走在一片片田地間,農技人員告訴記者,農業是生產周期較長的產業,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既要付出艱辛,更要科學管護。
農技人員還深入田間地頭查看油菜長勢,并圍繞冬季油菜抗寒防蟲措施,指導農戶科學應對,減少降雪天氣對農作物的影響,盡可能確保油菜安全越冬,減少農民損失,確保打贏今年糧油生產第一仗。

縣農業農村局農技站農藝師李小東說:“我們通過對恭門鎮古土梁、梁山鎮的岳山村、大陽鎮梁堡村的冬小麥、冬油菜的苗情、土壤墑情、病蟲害調查的情況看,我們將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返青期的苗情、土壤墑情、病蟲害的動態監測工作。二是廣大群眾要做好返青前期的追肥工作,要突出一個“早”字,每畝追施尿素8到10公斤。三是做好鎮壓工作,對西部已經消融區域,可以對冬小麥田進行一次鎮壓。

產業發展是群眾增收致富、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近年來,張家川縣依托資源優勢,緊抓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機遇,持續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通過政策扶持、示范帶動、科技助推,引導農戶發展特色產業種植,助推農村產業興旺、農民增收,切實讓設施農業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新引擎,持續助力鄉村振興。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