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9日,張家川縣召開2024年馬鈴薯產業安排部署暨國家科技特派團培訓會,全縣15個鄉鎮分管領導、農業專干、238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等參加會議。

會議安排部署了2024年馬鈴薯全產業鏈發展計劃,今年計劃種植馬鈴薯13.5萬畝,其中銜接資金補助面積5.5萬畝,涉及4000多戶脫貧戶、三類戶、238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并就種植面積、銜接資金使用管理辦法、供種供地膜等事項進行說明。會后,甘農大教授張峰、國家科技特派團馬鈴薯產業組組長呂汰、甘肅省馬鈴薯產銷協會會長劉大江分別從一二三產發展方面做了詳細的講解和培訓。

馬鈴薯是農民實現“短平快”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為了將“小洋芋”打造成“大產業”,讓馬鈴薯成為推動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張家川縣搶抓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和銜接幫扶資金的政策機遇,堅持規模化種植、機械化種收、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穩步提高補助標準,擴大種植面積,強化良種繁育,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不斷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升價值鏈,培育發展新動能,努力構建產、供、銷一體化的全產業鏈,推動全縣馬鈴薯產業優化升級,實現馬鈴薯產業提質增效。
“政府不斷從資金投入、政策機制、基礎設施等方面提供支撐保障,大家種得省心,賣得放心,錢袋子越來越鼓了,種植的積極性就高了,種植農戶數越來越多了,種植規模也越來越大了。”中谷農業發展公司負責人張小平說道。

近年來,張家川縣按照“育良種、建基地、強龍頭、促加工、樹品牌、拓市場”的思路,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把馬鈴薯產業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生產和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產業來抓,不斷規范和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大力推進馬鈴薯種植規模化、布局區域化、生產標準化,馬鈴薯產業取得長足發展。張家川縣高度重視馬鈴薯優良種薯繁育,引進甘肅省馬鈴薯產業龍頭企業,在張家川鎮劉家村建成了組培與病毒檢測檢驗實驗室980平方米,網棚繁育基地30畝,應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開展馬鈴薯良種接種培育,預計今年建成年可生產原原種1000萬粒以上的生產線。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