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3日下午,縣委書記張思佳為“隴東隴南民族團結進步提升區”第一期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書記民族宗教工作理論政策培訓班學員作題為《緊扣主線聚人心 感恩奮進促發展 奮力譜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張家川實踐》的輔導報告。市民宗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閆愛民主持報告會。
輔導報告中,張思佳緊緊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張家川縣的生動實踐進行交流。報告立足縣情實際和工作實際,重點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獨特優勢、主要做法、幾點思考三個方面,談認識體會,并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十二個必須”“四個共同”“四個與共”“三個賦予”等重要理念、堅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深入闡釋。強調,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為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來,圍繞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加快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張家川縣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通過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和舉辦自治縣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常態化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九進”活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和“黨親國好法大”教育實踐活動等,“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等思想觀念深入人心,各族群眾自覺維護團結、倍加珍惜團結的意識不斷增強,“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成為全縣上下的一致共識,全縣保持了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

張思佳說,作為民族地區,張家川縣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打造民族地區轉型升級示范區為目標,牢牢抓好縣域經濟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生態功能區保護“三件大事”,緊扣“三新一高”導向,立足“農業優先型+生態功能型”定位,謀劃實施高質量發展“十大行動”、建設“三大產業平臺”、構建“4+2”現代產業體系等戰略舉措,守牢底線促振興、多措并舉強縣域、竭盡全力惠民生,加快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現代化。堅持以黨的建設為根本、廣泛凝聚各民族團結奮進合力,牢固樹立正確的民族觀,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干部隊伍建設、紀律作風建設,切實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堅持以文化建設為引領、著力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按照有形、有感、有效要求,強化主題宣傳教育、打造宣傳教育陣地、突出抓好學校教育、大力倡樹文明新風,扎實組織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打響“絲路大關山?書香張家川”品牌,有力促進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始終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張思佳說,隴東隴南地區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始祖文化、農耕文化影響深遠,伏羲文化、紅色文化底蘊厚重。作為鄉鎮黨委書記,既要謀一域、更要謀全局,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始終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持之以恒抓理論學習、抓宣傳引導、抓依法治理、抓風險防范、抓責任落實,確保民族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積極唱響“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主旋律,有形有感有效推進“隴東隴南民族團結進步提升區”聯創共建。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