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352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368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受到表彰,張家川縣餐飲服務業公共實訓基地位列其中,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

此次國家級獎項的殊榮,在全縣各族兒女和在外發展餐飲店的張家川人中掀起廣泛熱烈的討論,為張家川縣餐飲服務業和張家川縣現代化產業發展提振了信心。回首來時路,這是幾屆縣委、縣政府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打造民族地區轉型升級示范區為目標,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結果。

餐飲服務業是張家川縣的首位富民產業,據統計,張家川人在全國各地發展餐飲店1.89萬家,從業人員10萬人,年創收36億元,產值120億元。
2021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按照數字化賦能、標準化提升、品牌化打造、全鏈條發展的思路,投資建成餐飲服務業數字化平臺,建設餐飲配套產業園,創建“張家川·蘭州牛肉拉面”“張家川·燒烤”“張家川美食”3個特色餐飲品牌,采取“四統一”的模式,引導從業人員發展品牌加盟店,在縣內建立優質食材生產加工基地,將1.89萬家餐飲店納入產業板塊,進行數字化管理,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全產業鏈。

張家川縣餐飲服務業公共實訓基地總面積7555平方米,是集技術培訓、產品研發、經營服務、宣傳推廣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每年面向全國各族群眾開展牛肉面、中式烹飪等8個工種的職業技能培訓,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作為重要內容,貫穿教學全過程。近3年來,累計培訓各類學員2000余人,85%以上的學員成功就業創業,將小餐館開到全國各地,與當地群眾深度相融、和諧相處,奏響促進民族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協奏曲”。

基地負責人劉英杰作為代表前往北京參加了表彰大會,他表示:“我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為指引,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加強民族團結融入基地建設、學員培訓、產業發展的各方面全過程,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讓越來越多的張家川餐飲人以特色餐飲為紐帶,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實際行動鞏固發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良好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一個民族都不能少”,這是催人奮進的動員令。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張家川縣餐飲服務業公共實訓基地將繼續聚焦餐飲產業發展技能人才需求和重點群體就業需求,不斷創新餐飲服務業職業技能培訓方式。持續擦亮張家川特色餐飲“名片”,共同打造更有特色、更具影響力的特色餐飲品牌,推動“張家川·蘭州牛肉拉面”走出去。持續推動產教融合,通過聚焦產業發展講好民族團結故事,通過打造特色品牌樹好民族團結形象,通過數字技術賦能架起民族團結橋梁,讓張家川的每一個餐飲人,每一個張家川人,都深刻認識到自己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一分子,都肩負著傳播民族團結理念、踐行民族團結行動的重任。


“今后,我們將通過豐富多彩的培訓和實踐活動,增強學員們的民族團結意識,讓他們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員和踐行者。我們還將積極推廣張家川的特色餐飲文化,讓更多的人品嘗到張家川的美食,感受到民族團結的溫暖和力量。”張家川縣餐飲服務業公共實訓基地培訓負責人竇小龍說道。


團結奮進新征程、積極建功新時代。張家川縣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真正把餐飲服務業打造成帶動鄉村振興、富民強縣的百億級產業集群。張家川餐飲人把餐館開到哪里,就把民族團結之花種在哪里,讓全國各地食客從張家川特色餐飲中“品”出濃濃民族團結情。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