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村舊顏成往事,美麗新居入畫來。近日,記者在川王鎮鐵洼村的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點看到,青色的琉璃瓦、白色的外墻、一排排新房錯落有致、寬闊平坦的道路四通八達。張家川縣圍繞“搬得進、住得穩、生活好”的目標,扎實做好生態移民搬遷工作,大批群眾住進新房,開啟了新生活。
村民馬國明是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的受益者之一,談起搬遷后的幸福生活,馬國明打開了話匣子。
“以前在山崖底下住著,感覺很危險。通過政府避險搬遷的好政策,我也報了名,我自己掏了22萬,政府給我補貼了10萬,又貸了5萬元的無息貸款。房子現在已經交工了,房子修的質量我們百姓都非常滿意,巷道也修的寬敞,交通便利,學生上學等各方面都比較方便。”馬國明說。

川王鎮人大主席師廣文介紹道:“川王鎮鐵洼村避險搬遷集中安置點,占地90畝,分兩批搬遷130戶,涉及哈溝、松樹灣、鐵洼、海灣四村,總投資4268萬元,房屋為兩層框架結構,150.2平方米,戶型設計為五室一廳、兩衛一廚。目前130戶已全面完工,搬遷戶正在陸續領取鑰匙,準備高高興興入住新家。”

實施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項目,是一項事關人民福祉的民生工程。在胡川鎮胡川村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集中安置項目現場,項目建設正開啟“秋日攻勢”,全力跑出建設“加速度”。現場,施工人員頭戴安全帽,或砌磚、或澆筑,緊張有序地進行各項施工作業,加速推進項目建設。

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不是終點,而是幸福生活的起點。當下,張家川鎮下仁村分散安置群眾馬雙娃在新家里過上好日子的“美夢”變為了現實,舒適安全的居住環境,讓他感受到了滿滿的幸福感和歸屬感。他說:“我以前在山上,娃娃上學、出行、水電都不方便,現在搬到川里交通非常方便,感謝黨的好政策。”

張家川縣自然資源局地質災害防治中心主任王剛介紹道:“張家川縣2024年實施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590戶,安置房已建成并達到入住條件424戶,占71.86%。其中統規自建房安置505戶,建設集中安置點13個,已全部完成主體建設,達到入住條件384戶,占76.04%;分散自建房安置31戶,已全部完成主體建設,達到入住條件14戶,占45.16%;回購空置房安置54戶,達到入住條件26戶,占48.15%。預計11月20日之前,全縣590戶安置房屋全部達到入住條件,并督促群眾陸續搬遷入住,切實改善群眾居住環境,讓群眾住上新房子,搬進幸福里,過上好日子。”

近年來,張家川縣堅持把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作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舉措,全力推動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迅速、穩步、順利開展,讓搬遷群眾住上“暖心房”,圓了“安居夢”,過上好日子。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