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張家川縣緊扣“凝心鑄魂”活動,多維發力,錘煉黨員干部本領,精準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見效,為縣域高質量發展全力“蓄勢”。
縣委黨校:筑牢理論根基,培育干部“主陣地”
縣委黨校秉持“為黨育才、為黨獻策”使命,對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七種能力”,深耕凝心鑄魂工程。細化“六大專題培訓計劃”,涵蓋政治、黨紀多領域,貼合干部成長與工作需求。教學形式多元,專家授課、小組研討、實地調研相結合,已培訓黨員干部6000人次。
縣委黨校副校長楊金倉介紹:“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堅強領導下,我們認真履行黨校工作條例,緊緊圍繞凝心鑄魂工程,累計舉辦培訓班40期,培訓4638人。邀請縣級領導干部13名、著名專家學者6名在相關培訓班次中進行授課。組織教師深入全縣各鄉鎮、各單位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共計30余場次,受眾對象超過2000余人次。通過開展各類培訓計劃以及宣講活動,進一步擴大了基層黨課學習教育覆蓋面,著力增強了廣大干部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拓展了基層黨課覆蓋面,提升干部應變能力。”
縣發改局:貫徹全會精神,護航經濟發展
縣發改局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東風”,黨員干部下沉一線,護航項目、服務企業。
縣政府項目前期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馬利榮說,縣發改局結合實際,健全完善財會監督制度機制、打造稅收征管服務“朋友圈”助力企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等30項改革任務,目前,已完成29項改革任務,剩余1項年底完成。同時,我們扎實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提質增效年”行動,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提升審批加速度、要素集聚度、服務便捷度、市場滿意度,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截至目前,在甘肅省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受理辦結項目129項,總投資89.6億元,其中,備案項目77項,審批項目52項。后續發改局將持續發力,助推縣域經濟再上新臺階。
在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縣發改局制定印發《張家川縣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在縣政府網站開通民營經濟專欄,設立民營企業家專線,嚴格落實包抓聯系“六必訪”“企業家訪談日”等制度,完善企業問題收集、整理、研判、交辦、反饋機制,加強“政銀企”對接,精準推送涉企政策,強化生產要素保障,千方百計為企業排憂解難。先后組織召開企業家座談會4次,政銀企對接會4次,梳理企業家訴求并協調解決12個。與此同時,積極推進以人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充分發揮易地扶貧搬遷和基礎設施專責組作用,強化易地扶貧搬遷點后續扶持,增加搬遷點群眾收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力度,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劉堡鎮:學用結合,以產業興旺促鄉村振興
劉堡鎮緊扣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促理論學習向產業動力轉化。鎮黨委以學促干,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通過引進先進技術與品種,扶持農民合作社與家庭農場,推動農產品深加工,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與鄉村振興。
劉堡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楊帆表示:“劉堡鎮將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全縣高質量發展‘十大行動’和‘4+2 ’產業體系,深度開發優勢資源,大力發展山地特色產業,構建‘一特兩園三基地’格局。一方面壯大傳統產業,借高標準農田引龍頭企業,建2處示范種植基地,流轉土地惠及2545戶農戶,馬鈴薯、玉米產值超3500萬元;延伸烏龍頭產業鏈,建茶廠、大棚,產品產值達60余萬元;發揮園區、企業示范作用,帶動村集體與農戶增收。下一步,劉堡鎮將深挖產業潛力,拓展產業格局,打造“產業強鎮”,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凝心鑄魂”活動在全縣范圍內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與實干熱潮,黨員干部在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中不斷提升自我,為張家川縣域長遠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活力。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