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2月組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張家川科技特派團馬鈴薯產業組以來,組長呂汰帶領團隊成員,積極深入馬鈴薯產區調研、破解產業難題、建立示范基地、實地技術培訓及指導,切實解決生產實際中的各種問題。
2023年初,甘肅省農科院牽頭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鄉村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與集成”重點專項“甘肅旱寒去糧經果蔬提質增效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部省聯動項目,產業組承擔其子課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鈴薯提質增效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的工作,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農源東匯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及甘肅農業大學三家單位共同實施。

課題針對張家川縣馬鈴薯品種結構單一、科研投入不足、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化進程緩慢及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依托當地優勢企業,突破馬鈴薯提質增效關鍵技術,集成應用新優品種、高產高效種植、優質高效脫毒種薯繁育等技術,形成的技術措施或規程應用于馬鈴薯種薯和商品薯規范化生產示范基地,并進行大面積示范推廣,為馬鈴薯優質高效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應用“科技特派團+部門+龍頭企業+示范基地+農戶”的技術推廣模式,篩選出優質抗病高產新品種,集成適用于當地的馬鈴薯生產技術,通過企業、合作社及種植大戶技術推廣,帶動當地農民增收。建設示范基地7個,示范面積1120畝;開發新產品“馬鈴薯薯渣發酵反芻飼料”;授權國家發明專利“提高霧培法馬鈴薯腋芽匍匐莖發生數量的復合激素制劑”;培育壯大中小型科技型企業2家;培育種植合作社1家(張家川縣尚谷種植專業合作社);累計培訓技術人員2080名,帶動1105戶脫貧戶增收,戶均增收2050元。

在科技特派團和課題的引領下,兩年來全縣累計有383家新型經營主體和1.6萬農戶種植馬鈴薯一級種8萬多畝、原種4800畝,栽植馬鈴薯種苗1000多萬苗,共生產原原種1500萬粒以上,原種12000噸,一級種15萬噸以上,建成了年產5萬噸馬鈴薯淀粉的加工廠1個、大型馬鈴薯儲藏庫7座8000平方米,靜態儲藏能力提升1萬噸,馬鈴薯品種迅速更新換代,種植技術模式提檔換級,產量和產品附加值成倍增加,農民穩定增產增收,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產業振興貢獻了一份力量,馬鈴薯從脫貧薯走上了振興薯之路。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