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救治是與時間賽跑的戰場,每一刻都關乎生命的延續與希望的重燃。近日,張家川縣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團隊在危重新生兒救治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成功開展氣管內給予肺表面活性物質新技術。此項技術的應用,為呼吸衰竭、肺表面活性物質缺乏等危重患兒開辟了一條高效、精準的“生命通道”,填補了我縣危重新生兒急救技術的空白,為更多基層危重患兒贏得了寶貴的“黃金搶救時間”。

實戰案例:30分鐘逆轉“生死時速”
張家川縣婦幼保健院收治一名胎齡34周早產兒,母親妊娠期并發癥多,患兒出生后出現嚴重呼吸窘迫綜合征,呼吸困難進行性加重,血氧飽和度持續下降。在天水市婦幼保健院對口幫扶專家李云鴻主治醫師指導下,新生兒科團隊迅速完成氣管插管并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質。30分鐘后,患兒呼吸逐漸平穩,成功脫離危險。這是我院首例獨立完成的氣管內給藥救治案例,標志著我院新生兒急救能力實現質的飛躍。

技術突破:氣管內給藥,讓呼吸不再“艱難”
氣管內給藥技術是新生兒窒息復蘇、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危急重癥救治的核心手段。相較于傳統給藥方式,其優勢顯著、快速直達;藥物通過氣管導管直接作用于肺部,起效迅速,為搶救贏得黃金窗口;技術突破:氣管內給藥。

基層新生兒科的“技術突圍戰”
基層缺的不只是設備,更是“用技術救命的底氣”。新生兒救治對時效性、精準性要求極高,但基層常面臨輔助檢查手段有限、疑難病轉診難、救治技術斷層等挑戰。

2024年8月,天水市婦幼保健院李云鴻主治醫師及鄧漢英護士長對口幫扶張家川縣婦幼保健院,圍繞“呼吸支持、營養管理、感染防控、危急重癥監護”四大領域,引入新生兒臍靜脈置管、新生兒無創呼吸支持技術、新生兒肺表面活性劑氣管內注射、新生兒腰椎穿刺、新生兒腹腔穿刺、新生兒全胃腸外營養、新生兒袋鼠式護理、新生兒輸血8項前沿技術,讓縣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實現“技術彎道超車”。
生命之初,呵護每一步。新生兒重癥監護團隊始終堅信,點滴努力匯聚,用專業與愛澆灌,讓滿意之花綻放在新生旅途,讓更多脆弱的小生命在“家門口”重獲新生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