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走進張家川鎮劉家村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基地,一幅繁忙而充滿希望的春耕畫卷徐徐展開。田間地頭,農戶們正搶抓農時,有條不紊地進行馬鈴薯原種的播種工作,為今年的豐收奠定基礎。
馬鈴薯種子儲藏室里,工人將分揀好的種子按芽眼切成大小均勻的薯塊,隨即均勻拌上防病防蟲的專用藥劑。播種現場,工作人員分工明確,有的熟練地將馬鈴薯原種放入播種機,有的則駕駛著機器在田壟間穿梭,一壟壟土地被精準地播下希望的種子。為了保證播種質量和出苗率,基地還專門邀請了農業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從種薯挑選、播種深度到行距控制,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關。

據了解,張家川縣脫毒馬鈴薯基礎種薯生產基地投資5000萬元,建成了一系列配套設施,包括脫毒馬鈴薯種苗生產組培樓、光照室、連棟溫室、原原種貯藏冷鏈恒溫室、馬鈴薯種薯貯藏庫、馬鈴薯原原種生產日光溫室和網室,以及馬鈴薯新品種選育試驗、示范、原種生產基地。

基地負責人張小平介紹說,“下周開始,我們就開始移栽原原種種苗。5月中上旬,我們的組培樓配套各種儀器設備后將全面投用,我們就可以開始培育馬鈴薯原原種種苗,組培樓投用后將形成‘脫毒苗—原原種—原種—商品薯’的全鏈條生產體系。”
近年來,張家川鎮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在馬鈴薯原種培育上下功夫,形成了從脫毒馬鈴薯種苗、馬鈴薯原原種培育,到馬鈴薯原種推廣大田種植的產業培育鏈條。通過“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的模式,不僅有效帶動了群眾增收、鄉村致富,還促進了當地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今年,張家川縣馬鈴薯種植面積預計穩定在13萬畝以上,全縣栽植馬鈴薯脫毒苗800多萬苗、種植原原種1700萬粒、原種6000多噸。為了進一步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還積極推廣良法良種,引進抗病性強、薯型好、單產高新品種,并采用起壟覆膜壟上微溝和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不斷提升馬鈴薯產業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
從科技育種到政策護航,從田間管理到產業延伸,張家川鎮正以馬鈴薯原原種為核心,書寫著一幅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鄉村振興畫卷。

隨著馬鈴薯原種播種工作的順利推進,張家川鎮的田野里充滿了生機與希望。一顆顆小小的種薯,承載著農戶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將在這片土地上孕育出鄉村振興的新動能,“小種子”將繼續釋放“大能量”,讓“小洋芋”真正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