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張家川縣農業農村局積極探索耕地質量綠色提升方案,緊密結合縣域產業,充分利用小麥收獲后空閑土地,在不影響下茬作物種植的情況下,復種雙低飼料油菜,做到“飼草-綠肥”兩用,既可做高營養的飼料,為養殖戶提供新鮮飼草,又可做綠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

雙低飼料油菜具有生長快、生育期短、粗蛋白含量高、產量高的特點,2024年引進4個品種,示范推廣300余畝,生長60天,平均畝產2.5噸,總結出《張家川縣麥后復種雙低飼料油菜技術規程》為今后推廣提供技術指導。今年在去年的基礎上引進篩選雙低飼料油菜品種12個,示范推廣1000余畝。
雙低飼料油菜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其鮮草作為飼料,組蛋白含量高達21%以上,不僅含有高蛋白、高脂肪,而且適口性好,易于家畜消化吸收。用雙低油菜飼喂家畜,可提高其他營養物質的轉化率和粗纖維的消化率,對畜牧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將鮮油菜收后進行青貯加工,可用做牛羊等家畜的冬季飼料,解決冬季飼料不足的問題。

復種雙低飼料油菜還有利于改良土壤和保護生態環境。這種油菜的根系能夠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同時,復種雙低飼料油菜每畝至少還田2噸綠肥,可減化肥20%以上,在小麥連作導致土壤環境變差、土傳病害風險增高的情況下,復種雙低飼料油菜可以作為輪作作物,有效緩解這些問題,實現耕地的良性發展。
小麥收獲后,復種雙低飼料油菜具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農民收益、提供優質飼料、改良土壤和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提升耕地質量。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