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伏天后,張家川縣劉堡鎮的烏龍頭種植基地綠意更濃。不同于春日采芽時的鮮嫩靈動,盛夏的枝頭舒展著層層新葉,農戶們穿梭在齊腰高的植株間,指尖翻飛間,一片片鮮葉被整齊收進竹籃。“以前只知道春天采芽子,現在夏天采葉子也能賣錢。”采收現場,村民馬先生笑意盈盈。

為保障夏季采收質量,鎮上精準開設“田間課堂”,邀請農技專家實地指導葉片采摘標準、保鮮存儲等技巧。“葉片采摘得講究‘度’,不能太嫩也不能過老,還要留足光合作用的葉片保證植株生長。”技術員馬平平一邊示范一邊講解,科學采收讓每畝地夏季收益穩定,既保住了當下產量,也不影響來年植株正常生長。
作為全縣“4+2”現代產業體系的關鍵一環,劉堡鎮在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幫扶下,錨定烏龍頭特色產業精準發力。今年春季,米家村、窯兒村分別種下100畝、140畝烏龍頭,目前全鎮種植面積已突破千畝,帶動農戶家門口就業,實現致富增收。
基地采收的鮮葉源源不斷運往鎮里的烏龍頭紅茶加工廠,經殺青、揉捻、烘干等工序,帶著山野清香的葉片蛻變為條索緊實的紅茶,身價翻番后通過電商平臺發往全國——這正是當地延伸產業鏈、做深精加工的生動實踐。

“菜葉雙利用”技術的攻克,讓烏龍頭產業解鎖了夏季增收密碼,曾經“一季閑”的淡季變成熱火朝天的“采葉季”,實現“春采芽、夏收葉、全年賣”的全周期開發,徹底打破“一季采收、半年賦閑”的瓶頸。在劉堡鎮烏龍頭紅茶加工廠,標準化生產線機器轟鳴,工人身著統一工裝,將分揀后的鮮葉送入殺青機。車間采用“傳統工藝+現代設備”結合模式,既保留烏龍頭獨特風味與營養,又通過溫控、潔凈加工提升品質,制成的茶葉口感清新,廣受消費者青睞。

從春日嫩芽俏銷到盛夏葉片生金,烏龍頭產業以全周期開發打破季節限制,讓這株山野菜在炎炎夏日持續“變現”,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常青樹”。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