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對聯一直是過年迎新的頭等大事。
我生活的那個鄉下小村識字的人不多,好多村民在臘月三十為了等待一幅對聯,都是空著肚子在“先生”家排隊,先生忙活了整整一天,等的人也焦急守望了整整一天,等拿到對聯的時候,卻顧不得咕咕的肚子,先樂呵呵前門后門張羅著貼對聯了。什么“招財進寶”、“迎新接!、“財源滾滾隨年至、好運連連伴春來”……都是一片渴望發財發福的心情。一派連連的喜氣,隨著大紅醒目的祝福接踵而至。
“勞動門第”的幸福就是要以勤為榮、以儉為譽的,“勞動門第春常在,勤儉人家幸福多”。農民一年難得空閑,即便是在春節這喜慶的日子,也忘不了“勤勞儉樸”,這是他們給自己銘刻的“座右銘”,也是訓示后輩兒孫的“格言”。
我常常記得那些高墻大門的門楣上一直都有“耕讀第”的字樣!案笔且粋農民的“本職”,在躬耕的前提下,再刻苦讀書,這就不得不讓人佩服了。即使并沒有因“讀”而功成名就,到最后依然不得不“耕”,但“讀”的身價和地位,并沒有因“耕”而有所降低。所以“耕讀第”這三個字,就一直沿著農民對土地的理解,傳承和延續了下來,始終讓人們敬仰和膜拜。
因為不識字,貼錯對聯是常有的事。上下聯貼反或者把字貼倒,甚至把給豬馬牛羊的“六畜興旺”貼到了上房……記得有一個社火曲中有這樣一個唱段:“……大炮一響過新年,我小子忙得腳手亂,忙把對聯到處貼,‘出門見喜’貼后院,‘槽頭興旺’貼炕邊……”這也不是一件什么丟人的事,相反卻都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暢談,個中沒有一點嘲笑的味道。有些大人還當著后輩的面說自己當年貼錯對聯的“蠢”事。后輩兒孫認識字、能讀懂對聯,這多少都是一件讓人興奮的事,誰還會拿來取笑給自己鋪路的前人呢?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讀書識字的人逐漸增多,對于對聯內容的要求也逐日改觀,品味慢慢提升。對原來淺顯的“招財進寶”之類,開始慢慢拒之,除了部分生意人圖個吉利,人們對對聯的要求,開始注重于其內涵,不再一味追求“福祿財壽”,對聯的內涵意境,更成為人們新的品味。內容越顯含蓄、又不失通俗易懂的對聯,更受人們歡迎。比如:家居綠水青山畔,人在春風和煦中,這一幅人們最常用的對聯,青山綠水為伴,既顯得風雅宜人,同時又被一派和煦的陽光裹,暖意融融,表達的內容涵義淺顯明了。
今年過年,我在鄉下還見到了這樣一幅對聯,上聯是“勤儉門第春常在”,下聯是“和睦家庭幸福長”,橫批為“幸福家庭”。語調平俗淺顯,從“迎新接!钡健扒趦和睦”,不能不說是人們理解和認識的一大進步,傳承了人們對“幸!倍侄嗄甑那猩眢w驗和理解,這是人類在幸福道路上多么難能可貴的進步啊!湍。但愿人們真能如心所愿,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征程上和睦共處、團結奮進,那幸福真就長久不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