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
天水籍作家秦嶺創作的散文《煙鋪櫻桃》登上天津高考和中考模擬試卷!

(天水在線航拍煙鋪萬畝櫻桃花海)
編者按
近日,天水在線在百度搜索時發現,天水籍作家秦嶺于2015年4月9日應天水在線邀請創作的“煙鋪櫻桃——觀天水在線航拍煙鋪萬畝櫻桃花海有感”的散文竟然登上了天津市多個區的高考、中考語文模擬試卷和高二期末試卷。經與作家秦嶺聯系確認,此事完全屬實。
秦嶺,土生土長的天水人,曾經在天水農村任教,后調到秦州區政府當秘書。期間,應天水在線負責人邀請,曾多次到秦州區玉泉鎮煙鋪村吃馓飯和漿水面。后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調到天津工作,并華麗轉身為作家。現負責某文藝部門并兼天津工業大學等多所大學藝術專業碩士生導師和客座教授。著有長篇小說、小說集《皇糧鐘》《在水一方》《繡花鞋墊》《借命時代的家鄉》《透明的廢墟》《不娶你娶誰》等10多部,主編文集20余種。中學時期的散文被編入《五年制小學實驗課本》、多種小說、隨筆被納入大學教材和高考試卷。小說《硌牙的沙子》《殺威棒》《女人和狐貍的一個上午》《尋找》登上2007、2011、2014、2016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曾獲小說月報百花獎等10多種,被改編的5種“皇糧”系列劇目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特等獎。
以下為2016天津和平區九年級一模語文試卷:






請看原文:
煙鋪櫻桃
——觀天水在線航拍煙鋪萬畝櫻桃花海有感
□秦嶺

久居津門,經常會收到來自故鄉天水的特產。
于是,在不同的季節,我身邊的天津衛們都能在第一時間與我共享來自故鄉的種種滋味兒。這些年,大家品嘗最多的要算櫻桃了——煙鋪櫻桃。
“味道好像不一樣,但一時說不出來。”為什么非得說出來?如果一定要說煙鋪櫻桃個大、形正、色絕、味美、肉厚,豈不俗了。人間最是有滋味兒的東西,往往只可意會的,意會比言傳,要可靠些。

(天水在線航拍煙鋪萬畝櫻桃花海)
人間四月天,故鄉的電話翩然而至:“來煙鋪看櫻桃花海吧,萬畝呢,整個的羅玉溝,盈盈的白。”我無法想象偏距城郊羅玉溝的小村,怎樣被萬畝的櫻桃花海簇擁,也無法判斷如此壯闊、綿延的鄉野花事,對于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的城市人是怎樣一種意味。身居千里之外的渤海之濱,我的目光只能通過網絡圖片在煙鋪徜徉。這是航拍鏡頭下的煙鋪之春:坡上坡下,崖前崖后,煙鋪的世界被一種純粹的白輕輕籠罩著,那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白,像雪,但不是綿密型而是飄灑型的;像云,但不是堆積型而是卷層型的;像潔白的羊群,但不是擁堵型而是悠閑型的。山梁在花海中時凸時無,如島似礁;曲徑在花海中時隱時現,如龍似蛇……我倏然一驚,這是煙鋪的櫻桃花海嗎?它分明是浩淼無邊的人間煙火,輕輕的,漠漠的,漾來漾去,漾出一個煙鋪,一道羅玉溝。

“櫻桃好吃樹難栽”。難的,其實是日子。兒時在故鄉,櫻桃比珍珠難覓,外婆家的后院奇跡般長著一棵櫻桃,四月亮花,五月掛果。在那清貧的歲月里,外婆常常用一個小盅盛得三四,作為招待上賓的美味。老人家走得太早了,那時的故鄉,荒山禿嶺。鄉野的花事,多是做酸菜的苦菜花。老人家如果延年于今,去煙鋪走一趟,該是怎樣的感受?!我二十年前離開天水時,朋友也曾邀我去過煙鋪,那時沒有櫻桃可品,我們是去品嘗酸菜馓飯和漿水面。不小心進入物質社會,酸菜早已成為詩意盎然的生活調味品,但它的本質容顏,卻是清苦歲月的全程記錄。

小小櫻桃,能讓一個普通小村在市場社會換了人間,許多人引以為奇,但在我看來,奇在煙鋪,就不為奇了。村口,那塊立于1963年的石碑上的文字依然醒目:煙鋪村遺址。這樣的標識,沒心沒肺的人永遠不會懂的。中國的老村何止千萬,但能夠留下史前文明的原始村落你到底見識了多少?七八千年前母系氏族的先人們選擇在這里居住,一定比我們更明白這里的水土、陽光、風雨與生存、生活是什么樣的聯系,一定比我們更清醒狩獵之后的種植業,在茹毛飲血之后對大地的選擇、判斷與定位。幾千年來,多少村落在生存的邏輯中香消玉損,煙消云散,而表面上與其他村落沒有任何迥異的煙鋪,三尺黃土之下的陶罐、陶瓶等原始信息和人類文明的密碼,卻依然在著,煙鋪的煙火,依然在著。天水人告訴我,每當櫻桃花事正濃、或碩果累累的時節,常有各類藝術家們要到煙鋪去寫生作畫、吟詩作賦。我想,當煙鋪的櫻桃落在畫布上,掉進詩叢里,聰明的作者一定會想到那些陶罐,幾千年前的先人們,也是選擇了煙鋪,并把對大自然的美好記憶,變成了陶罐上的各種圖案和文字。

我不知道,人間還有哪里的櫻桃,讓你能找到穿越時空的力量。你如果真的懂得人間,懂得日子,懂得歲月,不妨從天水城北側繞道進入羅玉溝,置身一花一草,感受山鳴谷應。你或許早在幾千年之前就有了,或者,你只在幾千前之后才會誕生。你會判斷:我來這里,是為櫻桃,還是為煙鋪?

煙鋪,一“煙”,一“鋪”。天水諸縣,每隔十里,多有以“鋪”字輔助命名的古驛站,如十里鋪、三十里鋪、五十里鋪,到了這里,成煙鋪了。你不得不承認煙鋪是一種證明,其現實性和象征性直逼你想象的極限。櫻桃在煙鋪,無論土著、移栽還是引進,無論紅燈、美早、早紅、巨紅……只要擁有了煙鋪戶籍,那就是不一樣的櫻桃了。

有件事,記著的。我曾收到一位故鄉讀者用紙箱寄來的煙鋪櫻桃,由于包裝不專業,櫻桃擠壓成了粘稠的泥湯。寄件人附信曰:“秦先生,如果櫻桃吃不成,但一定能聞到味兒的。”
一句話,煙鋪櫻桃的芬芳,立即把我輕輕合攏。打開時,方知在異鄉。
2015年4月9日匆匆于天津觀海廬

(天水在線航拍煙鋪萬畝櫻桃花海)

(天水在線航拍煙鋪萬畝櫻桃花海)
下面請看秦嶺于2014年11月29日寫的祝賀天水在線成立15 周年的文章
一直在線的天水
——賀天水在線網站成立15周年
秦嶺(天津)

(左為秦嶺 右為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朱軍)

(作家秦嶺在天津家中)
像一位躍馬隴原的少年,英姿勃發,羽扇綸巾。十五歲了,他叫天水在線。
天各一方,計算機的視網膜卻把整個世界一網打盡。我是看著天水在線進入青春期的,他卻看著我從青年邁入中年,也將必然看著我慢慢老去。而他正當年少,我祝福他擁有不老生命的無邊。十五個春夏秋冬,比我離開天水的時間要短一些,但我和所有在異鄉的游子都不約而同地記住了一個新媒體時代的事件:1999年,被千里關山的七溝八梁重重阻隔的故鄉,一位蓄勢已久的、戴著眼鏡的書生,率先建立了天水第一家門戶網站,把當年在上海大學深造所得發揮得風生水起。接踵而來的網絡競爭風云際會,潮起潮落,但天水在線卻憑著先天的稟賦、悟性、理念和后天的積累、研發、創新,跨越萬水千山,馬蹄聲遠。
在異鄉,沒有哪個網站比天水在線更讓我們時刻能感受到天水的存在。在北京,在天津,在上海,在廣州,在紐約,在巴黎,在柏林,在首爾……當每一位游子突然有了感受故鄉的渴望,第一時間想到的,必然是天水在線。他的豐富、飽滿;他的快捷、精準;他的生動,靈活;他的開放,包容;他的憨厚、誠實,瞬間會拉近你和故鄉的距離,于是,羲皇故里古老的鐘聲飄過來,麥積煙雨氤氳的氣息飄過來,大地灣史前悠遠的塤音飄過來。我們經不住天水在線的覆蓋與吸引,他給了我們回首故鄉、關注故鄉的作用力,別開生面地頂在你心房最柔軟的地方,執著而頑強,既不同于親情的呼喚,也不同于知音的思念,他分明就是十五年前的一次人生初見,讓我們頻頻回頭,一次兩次,就是十五個花開花落。仿佛,異鄉的每一臺電腦,都是一個制高點,聆聽如舊的鄉音,俯瞰如新的容顏。
作為一名作家,我驚奇地感受著以網絡為主要特征的新媒體傳遞和反饋給我的各種聲音,其中一部分就來自天水的學者和讀者,他們給我點贊,給我支持,給我批評。有位天水讀者在線給我留言:“我每天通過天水在線進入您的博客,不光為了期待您有什么新的小說,我還提醒我的孩子,走出天水的文化人,每天都在干些啥?”。在全國學界對我小說的分析研究中,我記住了天水學者發表在《當代文壇》上的一篇文章《鄉村歷史和農民命運的藝術展現》,鄉村的天水和鄉村的中國,天水的農民和中國農民,本質上一起在線。一位遠在山東的天水商人,網上搜集了我幾乎所有的農村題材小說,并對其中涉及天水的民俗、方言等地域文化信息進行了整理分析,匯集成多篇論文……在線的天水,天水的在線,繞成了我文學生活的一個結,那線,分明就是姑娘繡荷包的那種五彩絲線,掛心頭,蕩云海,一路,纏綿無盡。
這樣的文字,不排除我的私心,這完全源自我和天水與生俱來的默契。樹有倒影月有缺,我理解天水在線曾經的焦灼、蹣跚與喜憂參半。歲月分娩了當下,教訓淬煉了經驗。高超的跤手,最知曉跌打損傷的滋味兒。我有理由相信,天水在線,將怎樣冷靜應對時代的快與慢,世態的寬與窄,競爭的深與淺。天外有天,水外有水。所謂天水相連,心中,始終要保持這樣一種浪漫。
在物質社會,天水在線懂得什么可以要,什么可以不要。平日里,我和游子們總能接收到來自天水在線的各種征詢、祝福和問候。他從一開始就鏈接了我和潘石屹等諸位游子的博客,恍惚間,縱然千萬里,我們仍身處天水現場,在東關或西關,在隴南書院或鄉間炕頭,說著天水特色的普通話,品嘗呱呱和漿水面。
十五年,像天邊的云彩,我們每個人,都分享著那份晶晶的亮。
祝福天水在線的未來,我相信。
2014年11月29日于天津觀海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