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人文天水>>正文
煙火人間(二)
(2017/7/14 20:37:45)  來源:天水在線  打印本頁

煙火人間之二

青瓦如鱗

□李曉東

(圖為作者在天水西關自治巷古宅考察)

  看街門和里面的門,不需驚動主人,觀察院落屋宇,就得打擾人家了。我們去得早,龍城廣場、伏羲廟廣場上,晨練的人漸漸出現,賣呱呱、黃饃、杏茶、茶葉蛋、菜夾餅的早點攤正擺開桌凳碗筷,空氣和天氣一樣清新——在一株株五百多歲古槐的注視下,尋常一天又開始了。山迎朝陽天接水,日日如此,卻有滋有味。

  進得大門,探頭探腦,對剛起來,還在洗臉刷牙,灑掃庭除的院中人說,我們看看院子。看過一個資料,牙刷是明代中國人發明的,列入影響人類文明的偉大發明之列。上溯幾百年,蹲在垂花門內青石臺階上刷牙的景象,就在天水西關屢見不鮮了。院中人回:看吧。表情淡淡的,沒有被打擾的不快,也沒有有客來訪的不亦樂乎,該干啥還干啥。久居都市高樓,習慣貓眼看人,對門多少年互不相識,甚至“智子疑鄰”,親友相見下飯店,來客只在電視中,快遞員都不敢讓上樓。重回記憶中推門就進的無防無范無虞無慍,一時竟有些感動。

  昔日富貴之家,早已寥落,即使后人還住其中,也生活得不大滿意,有的說“沒啥看的,爛場哩。”殊不知,這種“爛場”,正是“笙歌掃院落,燈火下樓臺”的今日遺存,雖塵埃滿面,依然氣象萬千。 

(天水在線攝于天水西關自治巷古宅)

(天水在線攝于天水西關自治巷古宅)

  西北地區老房子,單邊蓋的很多,一面坡,檁直接搭在后墻上,可不用大梁。西關老宅,卻都是人字梁,梁上再起屋脊。墻以土坯壘就,屋脊和大門一樣,屬于主人家的品牌標志,自然全用青磚。一磚順梁鋪過,寬窄正好。有實力的人家,屋脊也起得更高聳,仿佛巍峨的官帽。

  脊上,多踞獸。如果說街門、屋脊有講究,脊獸更大有深意。我們去景點,導游往往指著屋脊說,看,上面有兩條龍,證明主人尊貴的地位,龍只有皇帝才可使用的。其實不然。脊上之獸,也不稱獸,而名“吻”。獸之形,賦于木炭。李清照詞“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金獸”就是削成獸形的木炭,以猛獸之力助火勢也。屋脊所踞,從一開始,就是龍。漢代柏梁殿上即有“魚虬似鴟尾”,龍生九子,鴟尾為其一,后轉名鴟吻。其功能,并非顯示富貴,也不是籠統地“辟邪”,而是防火,因鴟吻為水中龍,傳說可噴水,以水鎮火也。從古到今,防火,一直是土木建筑最大的難題。我們所見,西關古宅,鴟吻剩余不多,一幢房頂卻脊獸高踞,龍頭向天,如觀天象、祈風雨。清前期建造,已三百多年。原來天水無高樓,此高度,可一覽眾屋小,見慣龍城滄桑,藏了多少故事,卻不與人言。當然,鴟吻也非只為裝飾,許多信仰,其實都有實用功能隱于其中。歐洲建筑,將門柱雕成神像,既實用又吉祥;鴟吻所踞之處,梁頭檁角,凖鉚最集中,以重物壓之,可以穩固,既吉祥又實用,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皇家脊獸,琉璃制之,或覆彩釉,故宮太和殿的脊獸,多達十尊,井然森嚴,意在賓服四海。普通百姓,則磚瓦本色,只圖安家護院。屋頂覆瓦,一派青灰。有的宅子有閣樓,本來梯子在室內,為方便,多在院中外掛水泥臺階。沿階而上,矮的屋頂盡在眼中,可細觀慢察。青瓦自屋脊而下,一一摻插羅列,至于檐頭。普通人家房檐,只有瓦片,常成為麻雀的家園。天水多山,但城區尚平坦,屋頂攀爬不易。我老家在山村,一家的門前,往往就鄰著另一家的屋頂。膽大的孩子,一步就能跨過。斜著腳,踩著瓦中間,一步一列,小心翼翼地移動到早已觀察多少遍,有麻雀飛進飛出的瓦后,坐在房頂,掀開瓦片。不敢蹲著,怕一不小心摔下房去。兩片瓦凸起的連接處,小小的三角空間里,圓圓的麻雀窩靜靜地住著。有的還是空的,有的有蛋,一枚、兩枚、三枚、四枚、五枚都可能,不會超過五枚。有的五個小麻雀擠在一起,從未見過的陽光,讓它們驚慌失措,沒頭沒腦地亂擠。不管啥情況,麻雀窩都是滅頂之災,即使里面空無一物,麻雀也不會再回去了。窩被端時,麻雀夫妻在旁邊上下翻飛,不停地叫。大人說,麻雀在罵你們呢。我們都知道公雞打鳴,其實小孩子睡得沉,聽不見公雞叫,每天一睜眼,耳朵里全是麻雀嘰嘰喳喳的說話聲。都市唯有車聲,鳥鳴只在手機里了。 

(圖為作者在天水西關自治巷古宅考察)

(圖為作者在天水西關自治巷古宅考察)

  “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看看西關古宅屋頂,就會明白為何這首詩能流傳千古。“鱗鱗”二字,把屋瓦描繪得既見個體又見群體,連密密排列、擠而有序的感覺都準確鮮明生動地畫出來了。瓦薄而彎,很容易打碎。小學三四年級,《少林寺》《霍元甲》熱播,小學生們也興起習武練功的熱潮。磚當然空手劈不開,瓦就容易得多。尤其把瓦貼到墻上,一掌拍去,應聲成兩半,感覺自己真長了功夫。如此脆弱之物,經雨雪風雷,百余年而不朽。只是原本青灰的面容,染了滄桑,變得玄黃。瓦棱間,稀疏地長出了細而矮的草。一歲一枯榮,年年新鮮的生命,和百年老屋相伴相存。

  西關古宅,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筒瓦”。瓦的制作,本來就是由筒而分的。將和好的泥,注入分成四個部分的圓形木范里,稍干,取掉木范,干透入窯燒制前,沿連接處掰開。一個圓筒,分成四片瓦。筒瓦,則直接燒為圓筒型,放在板瓦交界處。只有高門大戶才能用,無關禮制,主要取決于經濟實力。杜甫理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廣廈”,才用筒瓦,小屋一間,屋頂狹小,甚至“屋上無片瓦”,更無論筒瓦了。如此高大上之物,我老家農村,自然不會有。筒瓦出檐頭處,即為瓦當。瓦當多雕寓意吉祥的花紋圖案,常見蝙蝠、福字,西關大宅的瓦當,卻只書一篆體的“桶”字,不知何意,似乎“筒瓦”也可寫作“桶瓦”?

  講究人家,板瓦連著水滴。最外端的瓦,仿佛向下彎折,半圓形、略向前翹,帶著紋飾,雨水沿瓦流下,經水滴,滴到地上。北方水缺,雨水極寶貴。不僅滋潤大地萬物生長,也是人畜飲水的重要來源。一下雨,檐下常擺一溜桶盆,水滴入盆,清脆有聲。滴滿,趕緊倒進水缸。缸滿,就放在桶里盆里。下一回雨,好幾天不用擔水。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哀惋凄清,詩意蔥籠,卻也繪出了水滴石穿的硬道理。門前檐下,常鋪石階,年深日久,淺淺的坑隱約可見。

(圖為作者在天水西關澄源巷古宅向住戶了解古宅的歷史)

(圖為作者在天水西關棗園巷古宅考察)

  屋大檐高,門窗就闊。現在安裝了玻璃。看到暗紅的門楣窗欞,忽然覺得,糊上透光的窗紙,才真的和這門窗、屋宇、院子匹配,而且,還可以貼上福字和窗花剪紙,把生活的滿意和向往,鮮艷地亮出來。院子里,多生花樹。樹常見品種,不高,卻綠,靜靜地立在院子里,石階旁,好像家中的孩子。謝玄回答叔叔謝安“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是以樹喻人,其實反過來也貼切。夏日,花都開得盛。歷史文化名城天水,古樹很多,數量居全國第二,僅次于揚州。其實,古花也不少。伏羲廟里的凌霄花,逐漸長成了樹,不再是“攀緣的凌霄花”,也不用“借高枝炫耀自己”,獨立于地,開出絢麗的花朵,仿佛是舒婷贊美的英雄樹。普通人家院子的花,當然沒多名貴,但一簇簇怒放著,讓早起的主人一開門,就迎見燦爛的笑臉。

作者介紹:

  李曉東 男  1974年7月生,漢族,山西武鄉人,1998年入黨,2002年參加工作,文學博士。

  1992年9月-1996年9月 山西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1996年9月-1999年9月 西北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1999年9月-2002年7月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國現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002年7月-2003年7月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工作人員(試用期) ;2003年7月-2005年1月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科員;2005年1月-2010年5月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輿情處副調研員(其間:2007.10—2009.02借調中國作協工作;2009.02—2010.05中央第六地方巡視組副處級巡視專員);2010年5月-2012年9月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輿情處調研員(其間:2010年5月-2012年2月中央第六地方巡視組正處級巡視專員) ;2012年9月-2013年4月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輿情處副處長、調研員;2013年4月-2014年10月 中國作家協會辦公廳秘書處處長 ;2014年10月-   《小說選刊》雜志社副主編;2016年3月- 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長(掛職) 。 

攝影相關圖片
天水在線走進澄源巷(圖) 天水在線赴杭州阿里巴巴總部參觀 天水藉河紅橋段開始蓄水(組圖) 天水在線航拍玉泉觀(圖) 《桃李梅》在長春精彩上演(圖) 寶蘭客專天水南站(圖) 天水高考第一天掠影(圖) 天水在線航拍東岔站(圖) 天水人的夏天從一碗鍋鯫(面魚)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