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更好地實現博物館教育資源共享,充分發揮其社會教育職能,天水民俗博物館開展了系列流動博物館“四進”(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企業)活動。

“四進”活動是博物館為天水各界群眾量身打造的專題社會教育活動,以流動展覽《西北民居民俗文化的博覽園——胡氏古民居南北宅子》《瑞鼠吐寶——生肖文物圖片展》等內容為依托,以《神奇的活字》《榫卯體驗》等社教課程和講座為切入點,旨在將更多文博知識輸送到廣大群眾身邊,真正拉近博物館與大眾之間的距離。

11月4日,博物館和天水市一中團委聯合舉辦了“流動博物館”走進市一中系列活動。一是將《西北民居民俗文化的博覽園——胡氏古民居南北宅子》《瑞鼠吐寶——生肖文物圖片展》兩個展覽送進了校園。二是博物館優秀策展人黃彩春作了《匯聚平凡微光 弘揚榜樣精神——天水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專題講座。在講座進行的同時,《藏秀于內 傳承千年——榫卯體驗活動》在另一個課堂有序開展。社教專員首先為孩子們普及了榫卯結構的基本知識,然后大家分組動手體驗魯班鎖的拆解與組裝,通過木件之間圓與方、凹與凸、高與低、長與短之間的巧妙組合讓大家體會到了凝結在傳統木藝中的智慧和匠心,更重要的是讓大家對“工匠精神”有了更直觀的理解。

11月5日,博物館帶著流動展覽走進了天水羅玉中學小學部,為同學們講述了我館概況,并與小朋友們進行互動問答,加深小朋友對天水民俗博物館印象的同時,真正實現了讓文物“活”起來,增強了廣大師生熱愛家鄉,傳承文明,弘揚文化的信心和決心。

隨后,將流動展覽送到愛心海有限公司、三江漁府有限公司,讓忙碌在一線的餐飲工作者在為數不多的閑暇時間,也能了解天水民俗博物館,了解家鄉的厚重歷史文化,在普及文物知識的同時也做好了博物館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的工作,增強了博物館公共服務能力。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