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懷曦個人簡介
陳懷曦,男,漢族,1949年生于甘肅天水,大學本科學歷,甘肅省天水師范學校高級講師。系中國教育學會會員,甘肅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水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麥積山書畫院名譽院長、天水市書畫院特邀書畫師。
1989入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篆刻專修班學習,得劉江、章祖安、陳振濂等先生親授。書法作品在國內外大賽中獲獎20余次,被浙江美院展覽館等多家收藏,先后收入《當代書法篆刻家詞典》等100余部大型辭書,在《中國書法》等書法核心期刊發表書法論文十余篇。
他長期從事書法教學工作。1990年任甘肅省23所師范學校書法教研中心組組長,1998年被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評為全國書法教育先進工作者。2004年11月被聘為全國師范院校書法教研中心組副組長。1996年被國家教委師范司聘為中等師范學校書法教材編輯和撰稿人,參與了《書法》等10部教材的編寫工作。
2007年底被中國藝術投資協會評為2007—2008年最具影響力的1000位中國書法家之一,被中國國畫家協會評為最具收藏潛質的書畫名家。

陳懷曦作品
英才多磨礪,揮毫唱大風
董晴野
名城天水,文化積淀甚厚,各行各業,人才輩出。書法一道,亦代有名家,他們探元精于毫端,傳薪火于陳跡,神采通靈,美倫美奐,弄翰墨于當時,留碩果于后世。
陳君懷曦者,天水北鄉三陽川人也。三陽川十里平疇,二水東去,山青水秀,地靈人杰乃人祖伏羲畫卦之地也。
先生懷曦,幼年聰慧,壯而穩練,深得鄉人同行贊許。先生青年時,儒雅倜儻、爽爽有一種風氣。他一生執教,學養淵源,雍容瀟灑,行為暢達,敏于行而訥于言,孝于親而勤于學,有古人蕭散飄逸之風。
先生本文學士,國學功底深厚,曾長期在師范學校主講漢語言文學,現代漢語,后又主講書法,深得同行和學子稱贊。
先生自幼即喜書法,從小學到大學,文字書寫,一直為班上翹楚。深得師長好評。陳先生書法造詣深厚,取法高古,涉獵廣泛,作品書體齊全,面目多樣。其重大拙厚者,使人振聾發聵,秀逸遠韻者,使人耳目一新,蓋其才學識見之流露,亦其道德節操之寫照。
先生書法,而立之后,已具相當水平,一九八九年入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書法專修班深造,藝事大進。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地處杭州西子湖畔,名師薈萃,藏書豐富,乃全國培養、凝聚金石書畫人才之重地。這里自然風光秀美,人文傳統綿厚,莘莘學子,英才輩出。先生與斯,得沙孟海、章祖安、劉江、陳振濂、祝遂之等名師親授,藝事大進,被推為學長,曾一度協助陳振濂先生整理講義,文稿,深得先生器重。
通觀懷曦君書法作品,無俗氣,有新意;無才氣,有書意;無野氣,有雅意;名習氣,有逸意,無軟弱氣,有金石意。其以用筆與取勢的變化,來表現文字內容的思想內涵,來表現文字的外在美感,已具個人風格。
先生各體皆擅,篆書古樸厚重,隸書老拙生辣,楷書沉雄雋永,蕭散曠達,大氣堂堂。先生尤以行草書見長,線條靈動,蒼勁豪邁,粗細有致,多趣而沉著,飄逸而有力。結字繁簡兼備,變化多端。章法美妙和諧,字間的承接,行間的輔助,生氣彌漫各盡其妙。通篇活力四溢,起伏跌宕,出人意表。觀其所書,情隨文生,意隨字變,氣通韻藏,抑揚頓挫,仿佛無聲之詩,無色之畫,先生之書,意境超然,清新動人,書卷之氣流蕩,引人入勝。
先生曾為教育部所聘,編寫師范院校書法教材,歷時數年,參與十部教材的編寫,該教材為各類學校書法必備教材,為學子學習書法提供了幫助,作出了貢獻,為我市所僅有。
先生藝事廣博,繪畫、篆刻無一不擅,其山水畫厚重大氣,雄渾蒼老,大氣淋漓;花鳥畫清潤秀逸,觀之如聞其香;篆刻得劉江、祝遂之真傳,章法講究,刀法干練,古拙秀美,使人愛不釋手。
英才多磨礪,揮毫唱大風。
先生尚在盛年,以先生之功底,以先生之好學,以先生之勤奮,必成大器。
董晴野
二OO六年八月
看似平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卻艱辛
周德聰
陳懷曦先生是我在浙江美術學院進修時的同學,是我的老班長,老兄長,老朋友。他為人敦厚而誠信,勤奮而堅毅。
前不久,他來電稱要辦展覽,并出書法作品集,邀余作序,對老兄的話,我責無旁貸,又怕寫不好,有負先生之托,后來他又發來許多書作照片,聯系二十年前的印象,結合先生新作,試述之。
先生姓陳,名懷曦,號隴上山樵,一九四九年生于甘肅天水,先后畢業于天水師范學院中文系,西北師范大學中文系,結業于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書法專修班。退休前為天水師范學校中文學科高級講師。先生一生熱愛書法,1989年他負籍南下學書時,已是三個子女的父親,由于他國學功底深厚,被同學們通稱為“老先生”。他話不多而深沉,情不溢而瀟灑,在風光秀美的西子湖畔,他徜徉書海,吟哦青山綠水,揮毫作書,興之所至 ,常常與我和趙雁君諸人評書論句,旁若無人。他愛書法,鉆研、探索,已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書法藝術是中國的國粹之一,它“ 無色而具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沈尹默語)是中華藝術園囿中一顆燦爛的明珠,傳統的書學觀認為,書法要繼承傳統,要在對傳統的不斷學習中(包括理論和書寫)吸取營養,才能有所成就。也就是說,按中國文字發展的脈絡,學篆才能隸 ,學隸始能楷,學楷才能行,才能草。
陳懷曦先生的書法,應該說是從傳統走過來的,他鉆研過二王系列的正統的東西,更用大量的時間學習鉆研過漢魏碑版系列的傳統的東西,涉獵過一些民間書法雅化后的作品,也涉獵過明清及現代一些書家的作品。 觀他的書法作品,相當一部分取法于漢魏碑版,形式和面目上很難純粹指明來自何碑何貼,但其精氣神是相通的,和諧的,感人的。
優秀的漢魏碑版是以氣象取勝的,前人稱此為漢魏風骨。風骨者,風神骨力之謂也。風神往往表現為優美的書法形態,遒勁的骨力,洞達的氣格,撼人的氣象,悠遠的韻律等。
陳先生是甘肅天水人,甘肅是有敦煌石窟的地方,而天水又是人文始祖伏羲的故里,又有聞名世界的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質樸、粗獷、厚重的地域特色影響著生于斯長于斯的陳先生,而天水又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這使他的書法在大氣厚重中不失文人的雅逸。
綜觀陳先生的書作,主要印象是:
大氣厚重、骨力洞達,氣息流宕。
書法家成才的道路,有專攻一家一體和廣涉百家兩種類型,而陳先生無疑屬于后者。
陳先生是中文系畢業,有扎實的文學功底。這對他學習、研究歷代書法理論和書法作品有了優越的條件。1989—1990年,他又考入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書法專修班深造,得到了沙孟海、章祖安、劉江、陳振濂、祝遂之等先生親授,對書法的學習更為系統,理論和創作上上了一個較大的臺階。后來又被教育部和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研究會聘為全國中等師范學校,中等藝術師范學校、及普師美術班書法教材的編輯和撰稿人,先后參與了10部教材的編寫,而這些教材絕大部分被教育部定為各類學校的規劃教材。其中他撰稿最多的一部教材是中等藝術師范和普師美術班的教材(撰稿人共三人,分別是天水師范陳懷曦,河南漯河藝術師范李劍舟,唐山師范楊宏。)在教材的編寫中,他學習梳理了部分帖碑的線條、結構、章法以及各方面的特色,使他的書法理論功底和創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書法是才子的藝術,也是老實人的藝術,更是文化人的藝術。陳先生具備了以上的三個條件。
首先觀看他的書法作品,洋溢著濃濃的書卷氣息,大氣磅礴也好,秀媚婉約也好,給人一種美的啟迪和享受,流露出先生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而筆墨線條的厚重沉實,除了表現出他的真誠,更顯露了他的才氣。
字以方筆為主,難以貫氣,以圓筆為主,難以沉著。陳先生的作品,方圓并用,線條生動曲折,有的如流水婉轉,行云拂動,有的則力能扛鼎,氣勢撼山,看他作品的每一個字,神完氣足獨立特行,余韻多多,看他的整幅作品,又是和諧、完美、氣韻生動,這仍然表現出他過人的才氣。
陳先生工作幾十年,學書幾十年,從不偷懶、一步一個腳印,幾十年如一日,把別人打牌的時間用于書法的學習和創作,老老實實、扎扎實實,表現了他過人的毅力。
陳先生除了創作外,先后撰寫了20余篇書法方面的文章,先后發表在《天水師院學報》等刊物,有的文章好幾家雜志轉載,表現了他深厚的文學功底。
陳先生的專業是漢語言文學,他不但諳熟文史、書史,而且對于古典文學,古文字、繪畫、篆刻均有涉獵,這些都成了他書法創作的豐厚內蘊,他墻上掛著一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條幅,表現了他勇攀高峰的決心。
陳先生潛心筆耕已50多個年頭了,縱觀他的作品,可算是一位全能型的書家。
他的楷書,從北魏碑版走出,溶入晉唐明清寫經之風,平中寓奇 ,雅中含樸,工整、靈動的線條,楷中帶行的筆致,將北朝渾樸的碑版之形,轉化為溫文爾雅的君子之風。
他的隸書,能在淳厚,古雅的格調下,寫出各種形態,厚實者如砧落千鈞,輕盈者如飛云游龍,體現了他漢隸的功力和學養。
他的篆書,溶大小篆于一爐,信手拈來,情趣盎然,表現了他古文字的功底和學力。
最能表現他水準的是行草書,這里有二王、米芾、王鐸的影子,又有趙之謙、董其昌 的風范,線條跌宕,婀娜多姿。結體有的疏朗,有的緊密,章法開合有度,格調統一,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境界?傮w說來,他作品中的書卷氣、金石藝,古雅氣象一種淳厚的飲品,讓人陶醉。
陳先生在書法的研究與創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這都是他辛勤勞作汗水澆灌的結果。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陳先生雖然在書法領域取得了矯人的成績,但他始終不以書法家自居,他為人敦厚,處事淡泊薄于名利,每遇寵辱,都付之一笑,他的書法作品在各類大展中多次獲獎。他曾兩次被評為全國書法教育教學先進個人,曾被評為天水市市管優秀知識分子,評為天水市教學能手,獲得市園丁獎,但他從不自吹。在當今社會,一切向錢看的大背景下,急功近利的思想,自然會使人產出浮躁的功利行為,陳先生從藝,出自內心對書法的鐘愛,神往,所以心境恬淡,作品率意。
陳懷曦先生與共和國同齡,已年近古稀,但他仍然臨池不輟。愿先生健康長壽,邁上更高的書法峰巒。
是為序。
周德聰于三峽大學
二0一五年八月
。ㄗⅲ褐艿侣,三峽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