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5日,國慶節長假,無福消受,在甘肅天水報道“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由此一直到10月9日,一直在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上,忙著拍照、寫稿、發稿,一個字:累!
會場肅穆。臺灣新黨前召集人謝啟大女士身著紅色唐裝,牽著6歲的臺灣小女孩鄭璧薰走上講臺。小璧薰頭扎小辮,戴著眼鏡,身著大紅格格裝,落落大方地背誦起了《易經·系辭》,字字清楚,會場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
“我還能背好多段詩經、孟子,還有孫子兵法呢,我喜歡這些。”小璧薰不無驕傲地說。
“現在,我們有許多人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保護傳統文化,共同創造中國文化的強大軟體。 ”謝啟大指著小璧薰說,“我們正通過鼓勵年輕人背誦中國古文、學習傳統音樂等方式,培養他們的傳統文化素養。”她希望通過這樣的努力,以一傳十、十傳百的方式,發揚光大中華文化。“以中國的文化再造文化中國。”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胡軍說,“中國人之所以區別于其他的民族,最根本的特質在于我們具有中國式的思維、價值觀,這一點存在于中國人的血脈中,難以割舍,也是維系中國人情感的紐帶。”
臺灣師范大學副教授邱榮裕也舉例印證說,臺灣民間生活習俗,不僅充滿著許多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也深受伏羲文化影響,如目前臺灣民間普遍使用的八卦圖記,只是由于沿襲已久而不自覺。
然而,任何文化都不可能一成不變。面對中華文化經受外來文化沖擊的現狀,大家應該攜起手來,共同面對挑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表示,“中華文化的振興只靠大陸不行,光靠臺灣也不行,需要海峽兩岸的學人攜起手來,共同搶救、保存、研究和弘揚。”

小璧薰左后是她的父母親,在會議中,大陸這邊全是西裝、夾克,臺灣朋友有不少著中山裝、唐裝。
原文地址:http://lbb.blog.hexun.com/5998611_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