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白銀訊(記者李保榮)白銀市堅持抓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推動農村經濟穩步增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增強,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去年在遭受干旱、冰雹等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全市保持糧食年產量在5億公斤以上,已具備穩定的糧食區域自給保障能力;農業增加值達到近2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23元,比上年增長6.75%。
白銀市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大力推進農業結構的調整,農業生產向區域化、產業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全市重點發展了瓜菜、草畜兩大特色支柱產業,去年瓜菜種植面積達到47.8萬畝,羊只飼養量達300萬只,實現產值18億元,農民人均從這兩大支柱產業中收入840元,兩大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例達53%以上。
同時,市上發動農民群眾種植林果、馬鈴薯、小雜糧等區域優勢品種190萬畝;開發種植黑瓜子、枸杞、小口棗等地方特色品種20萬畝,發展訂單農業面積達37萬畝。并大力拓寬流通渠道,讓白銀的農產品源源不斷地運銷省內外,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市上還大力發展農村產業化經營,雨潤、長河食品、三福糧油、新西部草業、金穗種業、祁連雪淀粉加工等一大批與農產品相關的企業進駐白銀,帶動了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的蓬勃發展,盤活了民間資金。全市共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26個,帶動相關農戶5.74萬戶,農產品加工率達到27%,靖遠縣的羊羔肉、蔬菜,會寧縣的良谷米、馬鈴薯,白銀區、景泰縣的啤酒麥芽等擁有綠色食品標志的農產品已占有市場的一定份額,享譽全國。同時全市建起農業龍頭企業總數已達106家,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一批以農業畜產品加工為主的企業帶動了一批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去年,農民僅從農畜產品加工中人均獲純收入29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