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擁花開別樣紅
白銀市在連續五年被省委命名為“雙擁模范城”、并在2004年獲得了全國“雙擁模范城”的榮譽稱號后,又在向著新的目標———全國“雙擁模范城”二連冠沖擊。
“軍民本是一家人,幫助部隊是本分”
多年來,愛兵的心、擁軍的情,在白銀人心里已經深深地扎下了根。近3年來,全市為駐地部隊提供建設資金1585萬元,劃撥生產用地2000余畝,贈送電腦等高科技設備價值近100萬元,贈送科技圖書1.5萬多冊,為部隊裝備設施現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市第二人民醫院利用人才技術及設備優勢,幫助部隊培養醫護人員80多名,把精湛的醫療技術手把手地傳授給部隊的醫務工作者;電信部門為駐軍架設電話專用線,確保了部隊線路通暢;駐靖遠某部地處山區,交通和生活極為不便,縣上出資42萬元,組織專業人員為部隊架設了一條有線電視傳輸線路,幫助部隊解決了電視信號差的問題。又籌措資金100多萬元,將縣城通往部隊的道路建成了柏油路,官兵們高興地稱之為“擁軍路”。景泰縣為了支持武警部隊及人武部建設,克服財政上的困難,出資100多萬元改善了官兵的訓練場地和生活條件。會寧縣籌集資金20萬元,幫助武警會寧縣中隊修建官兵宿舍樓,建造廚房操作間、給養間、儲藏間,極大地改善了官兵的生活條件。平川區無償為條件艱苦的某部連隊提供土地15畝,并派出技術人員幫助建起蔬菜大棚,有效地解決了部隊吃菜難的問題。
白銀區向駐軍贈送了價值達35萬多元的電腦、電視機、打印機及科技圖書,所屬的街道得知轄區有3戶現役軍人家屬無法就業后,主動將他們安排到社區工作。靖遠第一、第二發電公司為了幫助平川區消防中隊提高消防處置能力,先后投資300多萬元為中隊購置消防裝備。銀光公司在企業效益嚴重滑坡的情況下,拿出160多萬元支持駐廠部隊維修營房、修建訓練場地和改善生活設施。白銀市群眾藝術館在幫助部隊培養文藝骨干的同時,還經常開展“送文化進軍營”活動……
白銀人民對軍隊一直懷有深厚的感情,每年的八一建軍節、春節、老兵復退、新兵入營,市上及各縣區的主要領導就會來到軍營,親切慰問子弟兵和老紅軍、老八路、烈軍屬等優撫對象,送去黨和政府對他們的深情厚誼。四龍路、公園路街道的一些退休老大媽也會自發地組織起來,拿著親手縫制的鞋墊、枕套等慰問品送到駐軍官兵手中,為戰士們表演自編的文藝節目,與官兵們嘮家常、噓寒暖,洗衣縫被,官兵們親切地稱呼她們為“駐地媽媽”。
老紅軍、老八路、老復員軍人、殘疾軍人是共和國的功臣,是民族的脊梁。他們在生活、醫療、住房等方面存在的困難,時刻牽動著各級領導和民政部門的心。白銀市民政部門建立了優撫對象撫恤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在鄉老復員軍人月定補助標準由原來的90元提高到現在的145元。3年來,全市共解決“三難”專項資金1000多萬元,幫扶資金、物資達180多萬元,為優撫對象減免醫療費40多萬元,愛心真情換來了革命功臣幸福的微笑。
為給軍人免除后顧之憂,3年來白銀市共安置城鎮退役士兵850人,軍轉干部51名,隨軍家屬159人,同時還認真解決了軍人子女的入托、入學問題,為軍人安心軍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凡是與駐銀部隊的作戰、訓練、生產、生活有關的事,涉及到部隊建設的事,都是黨政領導牽心的大事,都要及時召開議軍會議研究落實。市上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多次深入駐軍調研,幫助部隊協調解決了營房建設、訓練場地、營區綠化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
遼闊的白銀大地上,軍民魚水情的故事正在不斷演繹。蘭州軍區某部每年到景泰駐訓時,當地群眾都爭相把自家最好的房子騰出來讓官兵住,自家的水窖先讓部隊使用;平川區私營企業家張有發致富不忘擁軍,全力幫助部隊解決用車、修路、生活用煤及子弟小學建設等困難;靖遠縣北灣鄉農民高振華是遠近聞名的日光溫室種植技術能手,全國各地高薪聘請他去技術指導的信函紛至沓來。但他始終堅持義務為駐白銀部隊進行技術指導,先后幫助培訓種植技術人員150多人,建立日光溫室60多座,極大地豐富了部隊的菜籃子。
“我是人民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駐白銀部隊把駐地當故鄉,視人民如親人,被群眾稱為“新時期最可愛的人”。每當危難降臨的時候,人民子弟兵總是義無反顧地沖鋒在前,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他們自豪地說:“我是人民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多年來,子弟兵已經成了白銀人民生命財產的“守護神”。武警白銀市消防支隊近年來先后成功地撲救和處置了景泰“9·25”液化石油氣槽車泄漏、“10·7”白銀西區城市供熱管道被困人員營救、“10·11”白銀區公園路城市煤氣管道泄漏等重大火災和特種災害事故,維護了白銀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2005年4月1日,會寧縣人武部附近一家電器倉庫失火,縣人武部、武警會寧縣中隊緊急出動,冒著隨時都有可能爆炸的危險,連續奮戰3個多小時,撲滅了大火,保護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挽回經濟損失12萬元。近3年來,駐白銀部隊參加搶險救災1200多次,換回經濟損失5300多萬元,多次受到地方政府的褒獎。
駐白銀部隊還積極支持西部大開發和地方建設,只要地方需要,就派出最有戰斗力的連隊、最有經驗的干部、最好的設備,主動承擔最急、最難、最險、最重的任務,有力地促進了白銀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在創建衛生城市的活動中,駐地部隊主動請纓,承擔最艱苦的任務,出動官兵1500多人次,車輛100多臺次,清理垃圾800多噸。近年來,部隊支持地方重點工程建設26項,完成義務勞動日8.3萬多個,在建設現代化城市的進程中,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
一草一木總關情。駐白銀部隊對白銀人民、對白銀的山山水水傾注了無限的深情。幾年來,他們為地方綠化荒山荒坡3000多畝,平田整地6000多畝,修建道路40多公里,修建水渠12公里。他們還以飽滿的熱情參加了59項公益事業活動,為災區群眾捐款40多萬元,義務獻血5萬毫升,開展各項便民利民服務活動,受益群眾達10多萬人。
在建設新農村中,駐白銀部隊也是一馬當先。蘭州軍區靖遠農場與駐地群眾共建“大壩高效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目前已建成二代日光溫室667座、高效連棟智能溫室1座、第五代高科技棚2座、甘農大HC型日光溫室12座,為促進駐地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有利條件,也成為白銀市沿黃“雙擁模范長廊”上的一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