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李姓發祥地
甘肅隴西推動姓氏文化與經濟良性互動
新華網蘭州11月29日電(記者張文靜 陳斌)打開絲綢版“李氏源流表”,全球第一大姓李姓的起源和發展一覽無遺;翻開配有中英文注釋的李氏名人剪紙手工畫冊,古往今來知名李姓人物的形象逼真再現;攤開以絹帶相連接的精雕細琢的《道德經》竹簡,老子李耳的思想神韻讓人茅塞頓開……
這些精致優美、富含李氏文化底蘊的工藝品,是中國李姓發祥地甘肅省隴西縣李氏文化傳承、聯絡全球李氏宗親的“縮影”。
隴西是華夏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中華李氏發祥地,歷史上名人輩出。據傳,漢代名將李廣、唐太宗李世民、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本人或先祖都出自隴西,有“天下李姓出隴西”之說。隴西李氏文化已成為與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甘南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文化齊名的甘肅四大文化之一。
近年來,隴西越來越重視對李氏文化的弘揚,通過集聚民間資本和加大政府投入等方式,力圖把隴西打造為世界李氏旅游觀光、尋根祭祖圣地,在弘揚李氏文化的同時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作為甘肅唯一一家李氏文化傳播民營企業,隴西李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來,就充分利用隴西李氏文化優勢,不斷吸引海內外李氏宗親尋根問祖祭拜先賢,極大地推動了李氏文化的傳播和當地經濟的發展。
該公司董事長李世俊介紹,公司現已研發了有關李氏文化的工藝品43大類500多個品種,面向海內外李氏宗親及游客銷售兩萬余件。“這些產品既能讓全球李氏宗親及游客直觀感受李氏文化的源遠流長,又能拉動隴西這個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
除了以工藝品為載體弘揚李氏文化,這家企業還做了大膽嘗試,從2011年起刊印涉及李姓歷史探究、名人追蹤等內容的季刊《李唐文化》,每期印刷2000冊,全部贈閱給海內外李氏宗親。
隴西李氏文化研究會理事李森林說,隴西還開發了多條李氏文化尋根祭祖及旅游觀光線路,這些措施成為海內外李氏宗親赴隴西旅游人數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現在,當地政府也正積極努力,為弘揚李氏文化,為李氏后裔尋根祭祖創造最為優越的條件,為李氏同族追根溯源提供平臺,全面提升地方文化產業升級。
從1992年起,隴西先后舉辦了五次全國性李氏文化研討會、經貿洽談等活動,參加福建、臺灣、江西、河南等地的李氏宗親聯誼活動和研討會,并與泰國海南李氏宗親會、臺灣桃園縣李氏宗親會、香港新界李氏宗親會等取得了緊密聯系,還對隴西堂、太白故里、李賀墓等一批李氏文化遺址進行了修復保護。
李森林介紹說,去年在隴西政府投入500萬元、李氏客商捐資1300萬元的支持下,隴西重修了天下李氏族人祭祀先祖宗祠、因李世民御筆親書而聞名海內外的李家龍宮。
他說,這個重修項目僅是總投資13.5億元的隴西李氏文化產業綜合開發項目中的一個。全球現有1.3億李氏后裔,其中可挖掘的經濟潛能更大。通過多種方式得以弘揚,李氏文化帶來的經濟效益日益突顯。
從2008年至今,李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每年經濟收入均在400萬元以上。每年有10多萬名來自國內各地和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美國、韓國等海外李氏族人及游客來隴西尋根問祖。“隴西正在通過弘揚李氏文化實現著文化孕育經濟,經濟反哺文化的良性互動。”李世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