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救災精神 重建美好家園
——岷縣“7·22”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一周年紀實
一年前的7月22日,6.6級地震突如其來,美麗的岷州大地變得滿目瘡痍,傷痕累累。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危急關頭迎難而上,岷縣廣大干部群眾義無反顧、沖鋒在前,在人民群眾最困難、最需要的時候,同甘苦、共患難,同呼吸、共命運,同冷暖、共休戚,用錚錚鐵骨,同災難進行頑強的抗爭,譜寫出具有時代特色的“岷縣形象”“岷縣精神”。
一年來,岷縣縣委、縣政府把群眾冷暖置于首位,抱著“一切為了群眾”的共同信念,鍛造自強不息的意志,凝聚團結奮進的力量,用雙手重建家園,用雙手開創未來,用重建的豐碩成果,創造出“岷縣速度”,唱響了一曲眾志成城、重建家園的時代壯歌,書寫出從悲壯走向豪邁、從滿目瘡痍到滿目生機、從廢墟到新生的壯麗史詩,奏響了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
本報記者 王 雨
山搖地動、房屋倒塌、人員被埋……2013年7月22日上午7時45分,隨著轟隆隆的巨響和劇烈的顫抖,一場6.6級地震猝然而至,襲擊了千年藥鄉岷縣。一瞬間,許多美麗的村莊失去了往日的安詳與寧靜,家園瞬間滿目瘡痍……洮河慟哭,岷山悲號。
災害發生后,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和各方面救援隊伍的全力幫助下,岷縣縣委、縣政府把抗震救災作為壓倒一切的緊迫任務,快速反應、科學施救、以人為本,舉全縣之力搜救失蹤人員、救治傷病員、安置受災群眾、搶修基礎設施、防范次生災害。全縣各級干部日夜奮戰,災區群眾頑強拼搏,抗震救災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順利從應急搶險轉入救災過渡期安置和災后恢復重建準備階段,抗震救災取得重大勝利,得到了中央和省市的充分肯定。
震后百廢待興,重建迫在眉睫。一年來,岷縣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48萬群眾,在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市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市協調領導小組及相關廳局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上級一系列安排部署,把災后重建作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戰場,堅持“爭當先鋒抓重建,領導干部上一線,包鄉抓點帶頭干,改進作風做示范”,發揚“三苦”精神,爭當重建先鋒,一手抓災后恢復重建,一手抓經濟社會建設,災后重建有序推進,經濟平穩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做到了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災后重建工作呈現出領導全力推動,指導務實有效,保障逐步到位,重建氛圍濃厚,進度明顯加快的良好局面。近日,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偉平在岷縣實地調研后,對岷縣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科學重建 齊抓共管
統籌兼顧,科學重建;以人為本,民生優先,這是岷縣災后恢復重建的主旨。
“舉全縣之力,集全民智慧,一定要按期保質保量完成災后恢復重建各項任務!贬嚎h縣委書記郭世杰充滿信心。
對這場破壞性強、受災人口多的地震,岷縣縣委、政府科學決策,有力指揮,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堅持科學重建、開放重建、務實重建、和諧重建。
按照省政府《岷縣漳縣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共納入岷縣災后重建項目391項,國家投資39.6億元(不包括交通專項)。目前,省市共下達由岷縣實施的居民住房、教育、衛生、基礎設施、文化、社會保障、基層政權、社會福利、生態環境、特色產業10大類339項,總投資61.22億元,其中國家投資35.79億元。截至7月16日,已開工建設183項。
為了切實抓好災后重建落實,岷縣縣委、政府大抓責任落實,成立了岷縣災后重建規劃設計評審監督指導委員會,對全縣所有重建項目規劃設計進行全面把關定向;成立了由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岷縣“7·22”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領導小組,下設9個工作組,專門負責災后重建的協調指揮、組織實施工作;成立了梅川、茶埠、寺溝、麻子川、岷陽5個小城鎮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分別由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主要負責同志和縣委副書記任組長,協調推進工作落實;成立了由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10個重災村重建工作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協調推進重災村重建工作;成立了由縣上分管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任組長的27個集中安置點重建工作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協調推進集中安置點重建工作。同時,縣上建立了集中安置點、重災村建設縣級領導責任制,對每個集中安置點和重災村都確定了縣級領導進行聯系指導,協調幫助安置點和重災村推進災后重建工作。為了進一步明確鄉村兩級主體責任,落實了住房重建鄉鎮領導包村、一般干部包戶責任制,靠實了鄉村干部工作責任?h上還分行業、分項目靠實縣直部門責任,著力抓各行業項目和小城鎮、集中安置點、重災村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的落實。為了確保教育衛生項目按期保質保量完工,縣上協調施工企業省建投集團、八冶建設集團、金川集團、省建設監理等大型國有企業,設立前方指揮部,調度精兵強將,集中力量實施教育衛生項目。為了幫助重災村群眾盡快完成建房任務,對梅川鎮永光村等4個重災村的961戶分散建房戶確定了25個責任單位,靠實了責任干部,實行單位包村、干部包戶責任制,開展結對幫建工作。
面對繁重的災后重建任務,岷縣縣委、縣政府就災后重建工作數十次召開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縣災后重建領導小組會和推進會?h四大班子主要領導時常深入重建現場,帶頭一線指導,一線督查,一線解決問題?h委書記郭世杰、縣長梁德銘不論是在應急搶險最艱難的時期,還是災后重建最艱巨的時刻,堅持一線靠前指揮,靠前決策,靠前解決問題,為受災群眾解決了大量的實際困難,為廣大干部群眾樹立起了典范,凝聚起了強大力量,引領了災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加快了災后重建步伐。
一項項符合科學發展的重建規劃在實施;一系列與重建配套的政策在落實;一條條著力于家園重建的措施在完善。主要領導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各個部門責任明確,協調有力;前方后方有效配合,全力以赴;全縣上下萬眾一心,各界眾志成城,岷縣災后重建迅速形成了并肩攜手、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
科學規劃 確保質量
災后恢復重建,科學規劃是前提,工程建設質量是“生命線”。
按照“科學性、前瞻性、適用性、全面性、有效性”的原則,岷縣及時組織編制了35個《行業專項規劃》和《總體規劃》?h上把梅川鎮、茶埠鎮定位為縣城經濟文化發展次中心,委托同濟大學規劃設計院、甘肅省城鄉規劃設計院等6家甲級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按照“方便生活、確保安全、節約資源、突出特色、生態宜居”的原則,對梅川、茶埠及寺溝三個重點小城鎮,集中安置點,重災村進行了規劃設計。在規劃編制過程中,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編制思路,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組織討論,征求縣、鄉、村三級干部和群眾意見,邀請專家“把脈會診”,對規劃反復修改完善,確保規劃科學合理,為科學有序地推進災后重建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確保重建質量,早在去年入冬前,岷縣就組織專家對全縣2200多名工匠和縣鄉村技術骨干進行了集中培訓;動員縣內13家建筑企業抽調專業技術人員對群眾進行建筑技能培訓,共舉辦培訓班120期,累計培訓群眾4萬多人,實現了重建戶建筑實用技能培訓深入到戶;岷縣又先后組織5批災后重建考察團,赴四川省北川、汶川、青川、都江堰等地考察學習災后重建經驗及做法,部分鄉鎮和縣直相關部門也分批次組織干部赴隴南、舟曲等重建市縣學習取經,使得將學習借鑒到的先進經驗融入到了岷縣災后重建的實踐過程中。
大抓技術培訓,強化專家指導、推進企業技術支撐是岷縣保證質量的又一有效措施。災后重建啟動伊始,岷縣就對全縣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鄉鎮質量監督員、技術指導員、安全生產員、現場負責人、鄉村干部、鄉土人才共3800多人進行了基本技術規范、職業技能、建筑質量安全標準和工程監理等方面的知識培訓。成立了9個群眾建房技術指導小組,分片包干,并在18個鄉鎮310個村(社區)都確定現場負責人、技術指導員、安全監管員、質量監督員、建材檢測員,現場全程指導群眾建房,并成立了災后恢復重建技術質量安全監管小組,下設技術指導、質量監管、安全檢查等3個小組,對重建全過程進行巡回檢查,加快了建設進度。
分類指導 高效推進
仲夏時節,行走在岷縣災后重建的工地,每到一處,都是機聲隆隆,一幢幢農村新建的、維修的嶄新住宅拔地而起,一所所漂亮的學校紅旗獵獵,田野里禾苗青翠碧綠,油菜花散發著陣陣芳香……與地震發生后滿目墻倒屋塌、斷壁殘垣、讓人心寒的情景形成了強烈反差。
一年來,為了讓災區群眾早日住進新居,學童早日告別帳篷,縣上堅持把城鄉居民住房重建作為災后重建的重中之重,按照科學統籌、分類指導的原則,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結合不同區域、氣候特征、地理條件,壓茬進行,統規自建,有序推進。全縣45758戶住房重建和35950戶住房維修戶于6月15日前全部開工建設。截至7月16日,重建戶已完成主體38428戶,占81.3%。維修戶已全部竣工。10個重災村和27個集中安置點正快速推進;梅川新區、茶埠新區、寺溝鄉3個小城鎮已全部開工建設;107項教育項目和23項衛生院重建項目已于6月底全部開工建設,進展順利,都能按《規劃》要求如期完成建設任務;農村人飲工程、河道治理方面、水庫及水文設施、水土保持及社會福利、基層政權、生態環境、特色產業等項目正在按《規劃》要求有序推進。
根據中央及省市領導對重建工作的要求,岷縣的災后恢復重建將是一個集科技、環保、生態與科學發展理念融為一體的可持續發展工程。梅川新區、茶埠新區的建設,在市政規劃上設計了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城市凈水廠、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電力、通訊、給排水、燃氣管線將全部進入地下。
在所有的恢復重建項目中,城鄉居民住房、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項目被確定為優先位置。學校、醫院、老百姓住房等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民生工程也成為整個災后重建中開工最早、進展最快、建成最多的項目。
梅川鎮文斗村二社低保戶楊軍虎告訴記者,“7·22”地震中他家的4間土坯房全部坍塌,家具被砸壞,糧食和藥材被壓埋。當他蹲在廢墟上欲哭無淚的時候,市縣干部來到了他的身邊,搶挖被壓家具和糧食,發來救災帳篷和應急食品,后來多方協調災后整村重建場地和建筑施工隊以及貸款業務,花費了他們大量的心血。今年開春開始建新房,不到百天,兩室一廳,面積近60平方米的新房已經封頂,抗震、保溫、環保的建筑材料,“對房子有一千個放心!”楊軍虎說。
建材保障 滿足需求
岷縣災后重建時間緊、任務重,民房重建又是當務之急。據估算,今年全縣災后重建約需機磚10.8億塊,鋼材40.7萬噸,水泥70.6萬噸,砂石料864.4萬方。
面對巨大的需求和交通運輸、原料生產、質量要求之間的矛盾,在省市相關部門的協調和指導下,縣上與祁連山水泥公司、酒鋼集團等多家建材企業簽訂了重建物資供銷協議,對縣內機磚、砂石料生產企業進行了規范管理,全力組織生產,確保了水泥、鋼材、機磚等大宗建材物資的供應。
同時,根據災后重建的統一風貌,多方征集篩選、廣泛征求意見,確定了與色卡相一致的瓦、瓷磚、涂料等建材的色澤。為了方便群眾采購建材,在18個鄉鎮建立建材直銷點106個。目前,各直銷點建材儲備充裕,能夠滿足災后重建需求,所有重建戶建材也基本全部備齊。
據了解,災后重建中岷縣積極匯報爭取省工信委、交通廳、公安廳等部門出臺優惠政策,降低了建材運輸成本和銷售價格。并及時啟動了災后重建物資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加大市場巡查力度,嚴厲打擊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等擾亂正常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維護了建材價格的穩定。
金融支持 措施到位
“7·22”地震造成岷縣18個鄉鎮全部受災,近9萬戶群眾住房受到不同程度損毀,要使受災群眾早日建好家園,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和參與。
“重建貸款利息低,最高能貸5萬元,信用社的工作人員還主動上門辦理手續,方便及時,真是解了咱老百姓的燃眉之急!”岷縣寺溝鄉八步川村村民李虎生高興地說。
李虎生家在去年地震中8間瓦房全部損毀,一家人一直為建房資金短缺而發愁。開春以來,岷縣信用社組織工作人員主動上門為有資金需求的重建戶辦理小額信貸,讓他家渡過了難關。
災后重建啟動以來,岷縣制定出臺了《關于切實加大災后住房重建信貸支持工作的實施意見》,協調全縣金融機構千方百計籌措信貸資金,降低貸款門檻,簡化貸款手續,并制作宣傳橫幅、標語、傳單等,對災后重建貸款的金額、利率、期限、貸款方式及條件進行廣泛宣傳,做到上門服務、方便群眾。
岷縣轄區內金融機構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投身于災后重建工作,積極“讓利于民”,對貸款下調利率、期限適當延長,采取信用、聯保、農村房屋及宅基地承諾抵押等方式靈活發放,盡最大力量幫助受災農戶重建家園。截至6月底,全縣涉農金融機構累計發放農房重建貸款4.4億元,分別占全縣符合條件災后重建貸款需求戶數和需求金額的46.1%和55.1%。房屋重建和恢復生產經營性貸款的適時發放,有效緩解了災區農民災后重建資金短缺的壓力,有力助推了災區經濟的快速恢復和發展。
強化監督 確保安全
岷縣地震災后重建涉及項目多,資金量大,建立有效的監督保障體系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岷縣成立了“7·22”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監督檢查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巡視指導組、監督檢查組、資金監管組、審計監督組、群眾監督組等5個工作小組,實行“五位一體”監管模式,定期對項目質量、進度、安全、資金進行監督檢查;同時,嚴格落實項目監理制、招投標制、質量終身制、合同管理制、法人責任制“五制”,強化施工安全管理,確保項目程序合規、質量達標、施工安全。各項目建設單位還對每個開工項目抽調并固定1至2名工作人員,加強施工全程監管和監理人員履職情況監督,以協調加快建設進度。
為確保重建資金使用安全,岷縣進一步加快了項目審(報)批進度,制定出臺了《岷縣災后恢復重建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岷縣“7·22”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資金集中支付管理辦法(試行)》,嚴格按照程序審批、撥付項目資金,全程跟蹤監管重建資金,確保?顚S,封閉運行,使資金使用更加規范安全。
防災減災 警鐘長鳴
岷縣地處甘南高原與隴中高原、隴南山地丘陵交匯過渡地帶,境內海拔高、山勢陡,氣候變化異常,自然災害頻發,防災減災任務繁重。
去年以來,縣上進一步完善預警預報系統,落實群測群防監測責任,并加強了預警員隊伍建設。在原有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的基礎上,縣財政籌資100萬元,新增自動雨量站6個、簡易雨量站144個、無線預警廣播站23個、預警銅鑼261面、手搖報警器53套,使山洪災害預警預報系統進一步完善,實現了18個鄉鎮、310個行政村(社區)和危險村落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全覆蓋?h上建設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點30個,對全縣477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全部落實了群測群防監測預警責任。目前,一支由1350人組成的預警信息員隊伍,覆蓋了全縣所有村落。今年縣上還將投資416萬元,建設覆蓋全縣所有鄉鎮、村的氣象防災減災“村村響”工程。
干部爭先鋒 教育在一線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基層組織,就是一座戰斗堡壘。從搶險救災到災后重建,岷縣基層黨組織、共產黨員、雙聯干部沖鋒在前、勇挑重擔,是災區群眾心中的主心骨和中流砥柱。
為了如期完成重建任務,廣大黨員干部迅速從廢墟中挺起,以頑強的毅力和艱辛的汗水重建家園。他們深入災區重建聯系點、聯系戶,一線走訪、一線實踐、一線解困,一支支“黨員突擊隊”“黨員先鋒隊”“黨員志愿服務隊”在災后重建中發揮著顯著作用。
災后重建中,來自全縣各條戰線的雙聯干部克服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諸多困難,深入條件艱苦、矛盾復雜的建設一線,研究問題,破解難題,在服務群眾中轉作風、樹形象,急群眾所急,挑戰面前不徘徊、困境面前不后退、壓力面前不松勁,把災后重建作為施展才華的舞臺,竭力彰顯自己的風采和價值。包抓的領導和抽調干部堅持任務完不成不撤離,項目不竣工不脫手,有效加快了建設進度。
三百多個日夜風雨兼程,干部們瘦了,臉黑了,手皴了,但干部們和群眾的心卻貼近了……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爭當先鋒抓重建,領導干部上一線!”
“包鄉抓點帶頭干,改進作風做示范!”
這些在災區廣泛張貼的標語,成為災區干部群眾自力更生、頑強拼搏的生動寫照。
“災后重建現場,就是岷縣黨員干部實踐群眾路線的‘大考場’。”岷縣縣委書記郭世杰說,在這場大考中,岷縣各級組織、干部和幫扶部門、幫扶隊員交出了三張滿意的答卷:一張村社干部打的作風卷,一張群眾打的民心卷,一張組織部門打的實績卷,真正收到了“干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的效果。
不等不靠,頑強拼搏——這就是48萬岷州兒女奮起不屈的真實寫照!
從我做起,重建家園——這就是岷縣黨員干部勇扛重擔的堅定信念!
將個人的利益置之度外,始終奮斗在災后重建的最前沿,這是共產黨人對人民群眾的至深情懷!
岷山見證,洮河銘記。一年來,岷縣各族兒女萬眾一心、重建家園,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在岷州大地延續,在重建中閃現。
一年之后的今天,希望正在這里升騰。一座座嶄新的住房和校園正拔地而起,一個個漂亮的村落已現雛形,一條條寬闊的道路通向遠方,一個個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災區群眾的幸福新生活正在全面起航……
定西市委書記張令平說:“當前災后重建工作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時間緊、任務重,要緊盯目標不放松,進一步靠實工作責任,切實把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出成效,保質保量按期完成各項重建任務,努力把災后恢復重建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亮點工程!”
在頑強中奮力拚博,在災難中奮力崛起。我們相信,岷州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災后重建、奮起趕超的奮斗中,一定會會用勤勞的雙手,續寫出新的奇跡,早日讓一幅新生的美麗畫卷鋪展在人們的眼前。
本版攝影:白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