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浩在省委黨校作形勢報告 搶抓機遇應對挑戰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本報蘭州訊(記者馬志瓊)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浩12月20日下午在省委黨校給黨校學員作了經濟形勢報告。陸浩在報告中指出,“十一五”是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全面部署安排了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我們要準確把握形勢,緊緊抓住戰略機遇,充分發揮優勢,積極應對挑戰,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實現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和人民生活達到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邁進的目標。
陸浩首先分析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壓力,指出,人類進入21世紀,中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改善,整體發展步入新的時期,面向未來,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改革開放以來,甘肅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是,由于區位、自然、歷史等原因,甘肅的發展與全國平均水平還有較大差距,我們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壓力。主要是:人才短缺、環境嚴酷、資源約束趨緊、與發達地區差距拉大、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各項改革任務十分艱巨等。面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增強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樹立憂患意識、機遇意識,知難而進,開拓創新,扎實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在分析我省發展的機遇和優勢時,陸浩指出,當前,我省加快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經濟全球化一體化趨勢明顯,產業轉移和資本流動加快,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將加大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的支持;國家重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加大對農村社會事業的支持力度;經濟全球化和國內沿海產業梯度轉移,為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提供了空間;我省在土地、能源等方面有明顯競爭優勢;國家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發展先進制造業為重點,有利于把我省有特色、有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制造業做大做強;改革開放以來,全省綜合經濟實力增強,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條件,全省人民加快發展的愿望十分強烈。我省比較優勢明顯,資源、能源比較富集,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基礎設施條件初步改善,區位優勢明顯,旅游資源豐富,具有較強的科技力量,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投資環境有了較大改善。這些機遇和優勢為加快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陸浩暢談了“十一五”期間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構想,指出,未來甘肅的發展,就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到2008年,全省人民生活達到總體小康,開始向全面小康邁進。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從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入手。堅持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線,立足于發揮比較優勢,發展區域性特色經濟,在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中實現較快發展,全面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結構調整必須符合科學發展,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符合甘肅的實際。要以調整產業內部結構為重點,帶動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投資結構調整和機制、體制創新,要突出發展重點,按照有特色、有優勢、有潛力、有競爭的要求,培育壯大區域性特色優勢支柱產業,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產業結構調整要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確保糧食基本自求平衡,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使第一產業由弱變強。要堅持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推進企業自主創新,既發揮傳統支柱產業的優勢,又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做到節約型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通過大力發展原材料深度加大,開發新產品,延長產業鏈,基本改變以生產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為主的工業結構,加快工業發展步伐,提高比重,成為主導產業,使第二產業由小變大。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傳統服務業。拓寬產業領域,增加服務品種,提高服務質量和層次。注重發揮旅游資源優勢,把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使第三產業由慢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