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
此次鄉鎮黨委換屆工作,由于全面推行黨委委員候選人公開推薦、規范黨委委員和領導班子構成、進一步擴大黨內民主,換屆后的鄉鎮領導班子,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更趨合理,換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進一步擴大了黨內民主,增強了廣大黨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推行鄉鎮黨委委員候選人“公推”,開辟了鄉鎮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新途徑,調動了黨員、干部和群眾參政議政的熱情和正確履行民主權利的積極性。在“公推”過程中,采取黨員自薦、黨員(群眾)聯名推薦、黨組織推薦等方式報名,召開鄉鎮全體黨員大會“公推”黨委委員候選人,廣大農民黨員充分行使了自己的民主權利,極大地增強了黨員的民主意識和參與意識,推進了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鞏固了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促進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
二是改進了委員提名方式,實現了黨組織意圖和黨員意愿的有機統一。實行鄉鎮黨委委員候選人“公推”,擴大了黨組織選人用人的范圍,拓寬了選人用人的視野,做到了黨組織意圖和黨員意愿的有機結合。通過“公推”,那些心系群眾、作風務實、政績突出的黨員干部都被推薦出來,而工作不力、政績平庸的干部則被群眾所淘汰。這種用人上的導向作用,促使鄉鎮領導干部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有機結合起來,引導他們真正沉下身子,踏踏實實地為群眾辦實事,有力地促進了干部作風的轉變。
三是注重選配年紀輕、學歷高的干部,優化了班子結構。通過換屆,甘肅省鄉鎮領導干部平均年齡36.9歲,比上屆降低了2.9歲,做到了以35歲左右干部為主體;大專以上比例比上屆增加13.7%,女干部和少數民族干部分別比上屆增加了25%和4.7%。同時,進一步加大了干部交流,注重從基層一線選拔年輕的、高學歷的干部,從縣市機關選派后備干部到基層工作,交流干部比例達到46.7%。換屆后,甘肅省鄉鎮黨委領導班子無論是年齡結構,還是知識結構都發生了顯著變化,班子整體功能得到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提高。
四是農民委員比例顯著提高,搭建了農民群眾參與決策的有效平臺。經過換屆,每個鄉鎮都有1-2名農民黨員進入黨委班子。據統計,在甘肅省鄉鎮黨委委員中,共有農民委員1409名,占12.83%,比上屆增加了49.3%;平均年齡44.9歲,45歲以下的770名;具有大專和農民技術員職稱以上的505名,占農民委員總數的35.84%。在農民委員中,村黨支書記1313名,占93.2%;非公企業及專業經濟合作組織負責人62名,占4.4%。隨著大量優秀農民黨員進入鄉鎮黨委領導班子,他們更加掌握農村實際,更加了解農民心愿,讓他們直接參與鄉鎮黨委決策,更能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和操作性,使鄉鎮黨委的決策更加務實,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歷史進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領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