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石羊河一年有十億立方米的水,怎么來進行分配?一定要建立一個高效的、有權威的管理機構。所以石羊河流域管理局,早已經成立了,他們現在就在做這樣的工作?傮w上我們采取的就是這五個方面的措施,來解決石羊河的生態問題。
我想這些措施都到位了,特別是待國家批準了我們的綜合治理規劃,這個規劃投資要50多億,總理提出來絕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的目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委書記陸浩做客強國論壇現場照片 |
要促進甘肅的發展,就要解決好水資源的問題
[主持人]:我們把下面的時間留給網友,讓他們跟您進行一個面對面的直接交流。我們先看一下網友的問題。
[我喝了忘情水]:陸書記,身為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父母官是不是很難,您會為甘肅的缺水問題而煩惱嗎?
[陸浩]:因為甘肅地處祖國西部,由于自然條件的原因,造成水資源比較短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是制約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瓶頸,我看有些網友也是這樣說的,他們說得很對。所以,要促進甘肅的發展,就要解決好水資源的問題。我剛才說到,比如水資源短缺的地方,就要走節水的路子,通過節水,使有效的資源發揮它更重要的作用。像我們有些地方水資源情況比較好,我們也要發揮它的優勢,同時,我們還要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就是把水資源好的地方的水通過科學的論證,把它們調到水資源短缺的地方。比如說國家已經批準把洮河水跨流域調到中部干旱地區,解決那里的生存和發展問題。
[白云黑土]:陸書記您曾說過,為老百姓謀利益是我們的天職,做不到就是失職,我很感動,請問您經常去了解群眾的生活嗎?
[陸浩]:作為地方干部同志,這是我們的一個職責,我們一年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要下到基層去,了解老百姓生活中的一些困難,了解他們的需求,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幫助老百姓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現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要努力的去化解這些矛盾,特別是解決老百姓特別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使他們能夠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山澗小路]:陸書記,您認為什么樣的方式能夠使水資源豐富起來,而不僅僅是以節約措施來維持可持續發展?
[陸浩]:使水資源豐富起來是很難的,這是大自然的規律。由于現在全球氣候變暖,比如說我們甘肅,我們的河西走廊也是很美的地方,但是隨著它的發展,包括城市工農業的發展,它的水資源都是靠祁連山的雪水形成了內陸河,當然降雨量也有,但是很小,所以用它灌溉農業很難。怎么使它豐富起來?這是一個全球的話題,這不是甘肅的一個話題。所以咱們國家為了解決北方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搞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中線”工程,將來還要搞“西線”工程。我們能做的工作,就是要保護我們的生態,要愛護我們的環境,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比如,使冰川融化得慢一點,當然這是一種愿望了,大自然的有些東西確實是不可抗拒的。作為人類,只能從我們的認識水平出發,多做一些有利于環境、有利于生態的工作。
[網友]:聽說甘肅老百姓家里都有水窖,喝水都很困難,怎么能夠保證生產用水呢?
[陸浩]:水窖是老百姓的一個發明,在雨水比較充沛的地方,這都很難想象。在甘肅中部地區,就是黃土高原那一部分地區,降雨量平均達到300毫米左右,地表基本沒有河流,所以地表水是很少的。地下水由于黃土層很厚,打地下水也比較困難,打出地下水了也不符合飲用標準,礦化度比較高,也可能是苦咸水。老百姓發明了水窖,把天上的降雨收集起來,只有靠這個解決生活用水問題。后來我們把這個辦法總結了以后,又進行完善提高,搞“121”工程,即一戶搞100平方米的積雨面,挖兩眼集雨窖,用積存的水,搞一處或者一畝的“庭院經濟”。
這個辦法我們已經搞了十多年了,靠這樣一個簡單的辦法解決了我們中部干旱地區絕大多數老百姓的飲水問題。為了解決生產用水問題,在那些干旱地區,如果有300毫米左右的降雨量,我們就可以集雨節灌的辦法搞好農業,而且這個效果比較好。像定西市是全國出了名的窮地方,現在老百姓脫貧了,就是靠種馬鈴薯,馬鈴薯產出也很高,營養價值也很高,在市場上也很搶手,另外可以加工一系列的下游產品,所以這個地方就是靠馬鈴薯解決脫貧問題的。
[網友]:尊敬的陸書記,要治理一條河流,既要抓工程治理,要進行環境治理,在治理石羊河流域中,你們如何把二者結合起來的。
[陸浩]:說得很好。就是要治理這個流域,就要把工程措施和生態措施結合起來,工程措施是重要的,生態措施從某種意義上講更重要,包括剛才我講到的,比如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這都是生態工程,我少采地下水也是生態工程,它是為了恢復地面的生態。這兩者缺一不可。比如全流域都要實行配水,合理的調配水資源,你就要有很多工程,你的渠道就要襯砌好,取水的斗門都要修好,包括設施都要跟上。這都是工程設施。
我們搞節水農業,也需要大量的工程措施,比如我剛才講的,日光節能溫室發展設施農業,這里面不是用一般的灌水辦法就行了,而是要搞滴灌系統,是整個一套節水設施在里面發揮作用。所以必須要把工程措施、生態措施結合起來。這講得是非常對的。
[提問大戶]:甘肅也有“看病難”的問題吧,您有什么方法讓老百姓不再為看病發愁呢?
[陸浩]:“看病貴”、“看病難”確實是老百姓現在反映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熱點問題。這幾年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說今年,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里就談到農村合作醫療的覆蓋面要達到80%,就是要覆蓋80%的縣。我們那個地方的這個問題也比較突出,我們就把它覆蓋到100%的縣,就是在所有的縣都推行農村合作醫療這個辦法。
農村合作醫療辦法是這樣的,就是國家拿20塊錢給每一個參加合作醫療的人,省、市、縣拿20塊錢,個人拿10塊錢,即一個人50塊錢建立合作醫療的基金,參加合作醫療的人多了就好了,當然這個錢主要是國家和地方政府拿的錢,個人只拿10塊錢就建個人賬戶。實踐證明這個效果是比較好的,就可以實行大病統籌,比如農民兄弟得了病,過去住院看病所有的醫藥費、住院費都要個人承擔,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后,就可以報銷相當一部分,再加上我們還有一些救助的措施,就可以大大緩解農民群眾的“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農民有了病可以在農村合作醫療基金里報銷一部分。
前一段我見到一個農村來的老鄉,我說:“你的合作醫療落實的怎么樣?執行的怎么樣?”他說:“去年得了病,當年花了6000多塊錢醫藥費,合作醫療給報了4000多塊錢,個人只承擔2000多塊錢”。這樣比較起來,如果他沒有參加合作醫療,6000塊錢全部由個人承擔,負擔就比較重。所以這樣可以大大緩解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
當然我們這個合作醫療制度還是一個初級、最基本的醫療保障制度,今后我們財力強了,特別是參加合作醫療的人多了,我們的基金實力增強了,可能報銷的比例會更高一些。這是一個在現階段解決農村老百姓看病難問題的一個好辦法。
在城市里我們也想了一些辦法,比如企業的職工,都參加醫療保險,但是城市里還有一部分比較困難的人群,比如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這群人,這些人一般沒有參加醫療保險,他得了病以后也存在這個問題,也可能自己負擔不起,出現了“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我們采取什么辦法呢?我們在城市里也仿照農村的辦法,建立了合作醫療制度,當然這是我們省里出臺的政策,城市看病比農村看病可能費用高一點,消費可能要高一點,這樣,我們采取的辦法就是提高基金的總額,農村一個人是50塊錢,城市里一個人是80塊錢,就是由省里面拿50塊錢,然后市和區拿20塊錢,個人拿10塊錢,參加的人多了,基金的量也就大了,再加上救助措施,也可以緩解城市困難群體的“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