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GDP中,中小企業似乎無足輕重,因為僅蘭州石化、金川、酒鋼、蘭州卷煙、平涼電廠等幾家大公司的產值就占了全省相當大的比額,因而他們的發展、資金運營等方面受到省政府和各級部門的高度關注。
據了解,中小企業是全社會就業的主渠道,其雇用職工占到全國企業就業率的95%以上,我省自然也不例外。可是,與大企業、大集團相比,我省中小企業的資金信用擔保狀況卻顯得十分被動,其業務的部分主要指標也出現下滑現象,發展很不平衡。
目前,全省有各類信用擔保機構64戶,注冊資本13.85億元。其中,政府出資21戶,注冊資本5.26億元;社會出資43戶,注冊資本8.58億元。全省信用擔保機構雖注冊有64戶,但目前僅有27戶能夠正常開展擔保業務。我省各類信用擔保業務出現被動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注冊資金在減少,目前正常開展業務的27戶擔保機構注冊資金8.77億元,較上年減少7%;其中,其他法人實體及民間資本出資的16戶擔保機構注冊資金4.27億元,較上年減少27%。二是擔保貸款金額減少,累計擔保貸款3.5億元,擔保責任余額12.22億元,較上年減少31.32%。三是經營收入減少。開展業務的27戶擔保機構實現業務收入2481.9萬元,較上年減少40.87%。四是實現利潤減少,開展業務的27戶擔保機構中,有14戶盈利,6戶虧損,7戶持平,累計盈利559.54萬元,較上年下降45.28%。
據省經委有關負責人分析,造成我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業務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銀監會辦公廳明確規定“擔保機構注冊資本應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且必須是實繳資本”。受此影響,省內多數銀行與擔保機構停止了業務合作,致使去年后半年全省擔保貸款業務基本上處于停滯狀況。二是信用擔保屬高風險、低收益行業,加之政府應提供的風險補償政策不到位,全省有12戶擔保機構已逐步退出融資擔保市場,省內外社會資本進入擔保行業的勢頭相應減緩。三是我省多數擔保機構實力弱且分散,部分擔保機構管理素質不高,運作不規范,經營風險上升以致無法正常開展業務而退出擔保市場。
針對我省目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業出現的被動局面,有關專家建議,一是應盡快出臺以擔;、風險補償、風險準備金稅前列支等方面為重點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改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業發展環境,用政策調動各擔保機構的積極性。二是由省主管部門牽頭,用財政資金為杠桿,以聯保、互保和再擔保為主線,實現對省內重點示范擔保機構的重組聯合,組織共同擔保聯合體,建造我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航母”。三是啟動中小企業自身信用制度建設,加強與金融機構和銀行的同步聯動,選擇培育一批成長性強、經濟效益好、信用能力強的中小企業群體,實現擔保機構與金融機構的對接與合作,以做大做好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四是推進對各類擔保機構的資信調查和信用評級,在規范運作的基礎上,擇優扶持一批重點示范擔保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