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劉云山視察甘肅農村文化建設側記
本報記者茍保平
“農民有沒有書讀?”“能不能看上電視、聽上廣播?”“農民需要什么樣的文化產品?”
帶著這些問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和隨行的中宣部副部長歐陽堅8月15日專程來到定西,進村入社、訪問農戶,了解公共文化服務工程的落實情況;和基層干部群眾座談,傾聽來自最基層的聲音。
一走進安定區鳳翔鎮北二十里鋪村的“農家書屋”,書架上擺放著農技、醫藥、文學、家庭等類圖書,幾位村民和幾個學生正在埋頭看書。管理員介紹說,書屋現有各類圖書5600多冊,所有書籍免費借閱。自去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以來,已經借閱了2300多冊、300多人次。
劉云山一邊察看書架上的書籍,一邊和管理員親切交談:“每天借閱的人有多少?”
“平時差不多有十幾個,這幾天學生放暑假,每天能借出去七八十本。”
“農民都喜歡看些什么書?”劉云山問。
“農業科技方面的最受歡迎,小說、名人傳記、農村政策方面的借的人也比較多。”
劉云山走到正在埋頭看書的村民安福面前,親切地問道:“看什么書啊?”
安福笑呵呵地回答:“養豬方面的。”“你是搞養豬的嗎,一年能出欄幾頭?”“是。今年能出欄六七頭。”“這些書籍對你養豬有用嗎?”“用處大得很,照書上講的養,豬長得好、長得快,還不得病。”
劉云山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把書屋建到村上,就是要解決農民看書難的問題,直接服務基層、服務農民。這個書屋辦得很好,要繼續努力,爭取把書屋辦得更好。”
隨后,劉云山又來到村民牟進寶的家里,進廚房,看水窖,問收成,詳細了解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他還拿起桌上的遙控器,一邊調換頻道一邊數。當發現國內所有的衛視頻道都能收到時,劉云山滿意地說:“不錯呀,這么多臺,質量也挺好。”
劉云山一再叮嚀隨行人員:“現在老百姓的物質生活豐富了,就要更加關心他們的精神生活,讓他們也享有足夠的文化產品。”
二離開北二十里鋪村,劉云山驅車沿著崎嶇的山路,風塵仆仆地來到青嵐鄉大坪村。
在村民馬志超家里,劉云山和主人一家圍坐在客廳里,拉起了家常:“一年能收入多少?”
馬志超掰著指頭算起來:“種了10畝洋芋,收入4000多元;兒子在外打工,收入6000多元;自己搞點販運,收入10000多元,加上退耕還林補助,全家一年的收入在22000元左右。”
“兩免一補、糧食補貼、合作醫療這些政策落實得怎樣?”他又問道。
“政策落實得好得很。孩子上學不交費了,農業稅也免了,我們都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看病也不愁了;一些貧困農民還享受了低保,生活有了保障。還有,種糧給補貼,這種好事原來想都不敢想。”
“這很好嘛!”劉云山說:“我們黨的政策就是要千方百計讓老百姓富裕起來,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
看到客廳里掛了好幾幅字畫,劉云山話鋒一轉:“你喜歡字畫?”
馬志超答道:“我們這里的農民都喜歡在家里掛點字畫。這是我買的,一幅60塊錢。”
“平時讀書看報嗎?”
“去年村上建了農家書屋,平時也去借一些看。我還訂了一份《甘肅農民報》,了解農業政策、農業科技方面的知識和農業信息。”
聽到這里,劉云山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建設農家書屋,就是要解決農民看書難的問題。建設新農村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培育新農民。只有讓農民的精神生活也豐富起來,才能實現這個目標。為此,我們一定要把這項工程落實好。”
三在大坪村村委會,劉云山和安定區干部群眾就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進行了座談。他邊聽邊記,并不時地插話和大家一起討論。
當聽到青嵐鄉黨委書記馬琴說“基層干部就要做黨的政策的‘翻譯官’”時,劉云山說:“你這個提法很好。在農村工作,就必須熟悉農村、熟悉農民,善于把黨的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農民聽。農村文化建設也一樣,就是要給農民群眾提供看得懂的產品。”
“我今年70歲了,從9歲起開始學戲,還創辦了自己的劇團。這些年來,我走遍了定西7個縣區,演出1000多場次,觀眾達到150萬人次。”鳳翔鎮小西岔村村民劉福用一件件生動感人的事跡,介紹了自己參與農村文化建設的經歷。
聽完劉福的發言,劉云山動情地說:“你把一生獻給了農村文化事業,我們大家感謝你。”他囑咐隨行人員,要把劉福的事跡好好整理一下,在全國進行宣傳。
史正常既是李家堡鎮李家堡村黨支部書記,又是村上“農家書屋”的義務管理員。他在發言中說:“農家書屋建起來后,村上讀書看報的多了,閑諞亂轉的少了;相信科學的多了,搞迷信的少了;學技術、搞產業的多了,酗酒滋事、搬弄是非的少了。”
聽取了大家的發言后,劉云山深有感觸地說:“樹立新風尚,傳播新技術,發展新文化,培育新農民,這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甘肅的農村文化建設搞得很好,開展的活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起到了服務經濟建設、服務中心工作、服務農民群眾的作用。”他強調,我們一定要按照胡錦濤總書記“6·25”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供給能力,多生產群眾買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產品,多提供群眾普遍歡迎的文化服務,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高全社會文化生活質量。
視察結束時,劉云山在聽取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再次強調,要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的成果。他還提出了四點具體要求:第一,加強文化建設,提升文化“軟實力”;第二,大力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活力、魅力和生命力;第三,進一步提高文化的傳播能力,不斷擴大文化的影響力;第四,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增強文化的總體實力和競爭力。
這是深情的囑托,是巨大的鼓舞,更是前進的動力。我們堅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深情關懷下,勤勞勇敢的甘肅人民,一定會唱響弘揚先進文化的時代主旋律,在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中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