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艇競發寫華章
———全省中小企業鄉鎮企業非公經濟發展綜述
近年來,省中小企業局(省鄉鎮企業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撐”和“工業強省”戰略,全省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和非公經濟保持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對促進全省經濟增長、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壯大縣域經濟等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了展示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和非公經濟取得的豐碩成果,本報從今日起開設《聚焦中小企業鄉鎮企業非公經濟》專欄,力求營造良好輿論氛圍,促進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和非公經濟取得的更加突出佳績。
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和非公經濟已經成為我省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以上。2007年,全省中小企業發展到8.95萬戶,占全省企業總數的99%以上;完成增加值862億元,同比增長18.8%;完成出口交貨值33.9億元,同比增長25%。全省鄉鎮企業達到3.8萬戶,完成增加值303億元,上繳稅金22.7億元,完成出口交貨值28.9億元。全省非公經濟完成增加值988億元,占全省GDP的36.6%,同比增長17%;完成出口交貨值31.4億元,增長18%。
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和非公經濟已成為城鄉居民就業增收的重要渠道。到2007年底,全省中小企業從業人員達167萬人,非公經濟從業人員252萬人,鄉鎮企業從業人員110萬人。由于大量城鄉勞動力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現就業,有了較為穩定的收入來源,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2007年全省鄉鎮企業職工工資性收入總額為68億元,僅此一項,全省農民人均從鄉鎮企業獲得的工資性收入達到380元,占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2134元的18%。
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和非公經濟已成為我省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一方面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2007年,全省中小企業上繳稅金77.6億元,非公經濟上繳稅金69.5億元,鄉鎮企業上繳稅金22.7億元,分別占全省地方性財政收入的40.8%、36.4%和11.9%。另一方面推動了地方特色產業發展。2007年全省鄉鎮企業增加值303億元,超過全省農業增加值77億元,成為農村經濟的主體力量。河西的啤酒大麥,定西的馬鈴薯,平涼的畜產品加工業等,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和非公經濟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省中小企業局和省委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萬企聯村助建新農村”活動。去年已有96戶企業與77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122戶企業與93個非試點村建立了結對幫扶關系,今年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企業還在增加。嘉峪關、酒泉、張掖、金昌、平涼、慶陽、隴南等市的省級試點村全部與企業建立幫扶關系,幫助試點村發展二三產業和訂單農業,以及村鎮基礎設施建設、捐資助學、扶貧幫困等。
展望未來,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和非公經濟這三大“巨艇”乘風破浪,書寫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