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中力量開展抗震救災宣傳,大力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
全省各級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緊急動員,開展大密度、大容量的縱深報道。蘭州市率先舉辦“燭光祈福”義演。省直宣傳文化單位聯合舉辦“與愛同行”大型賑災義演,募集捐款、物資過億元。組織“甘肅省抗震救災先進事跡報告團”赴各市州和部分企業、大專院校巡回報告。開展以“多難興邦”為主題的宣傳活動。舉辦“甘肅省抗震救災大型圖片展”和“詩憶國殤”詩歌朗誦會。編輯出版《銘記5·12》、《震撼》、《隴原好少年》等圖書。及時為災區送去3150臺收音機,使災區群眾聽到了黨中央的聲音。廣電系統連續作戰,為重災8縣區7689個行政村和自然村配送了電視機,保證了災區群眾收看奧運節目。4名災區少年榮獲全國“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稱號。
2.精心組織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宣傳教育活動
省級主要媒體統一開設“經典中國·輝煌甘肅30年”等專欄,大力宣傳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攝制播出了《跨越》電視系列片,編輯出版了《輝煌的歷程——甘肅改革開放30年巡禮》大型圖書,創排演出了《隴原春潮》大型主題文藝晚會,組織召開了“回顧與展望”理論研討會。
3.輿論宣傳在平息“3·14”事件中發揮重要作用
采取有力措施,組織省直和甘南州各類媒體集中開展藏區維穩宣傳,組織廣播、電視滾動播出,出動宣傳車深入各鄉鎮宣傳,編寫宣講教材,制作下發電視專題宣教片,及時揭露達賴集團制造事端、分裂祖國的政治圖謀,反映報道事件真相,宣傳省委、省政府處置事件的有力舉措,宣傳甘南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形成強大輿論攻勢,對迅速平息事態、維護甘南藏區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4.開展首屆道德模范和“隴人驕子”評選活動,甘肅精神不斷深入人心
首次在全省范圍內評選道德模范人物,200余萬群眾積極參與,20名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方面有突出貢獻的道德模范受到表彰。繼續開展年度“感動甘肅·十大隴人驕子”評選活動,一批踐行甘肅精神、彰顯隴人品格、在2008年重大事件中做出重大貢獻的先進典型獲得殊榮。道德模范和隴人驕子的事跡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共鳴,人民群眾學習模范、爭當先進蔚然成風。
5.舞劇《絲路花雨》創新修排煥發新的活力,文藝精品創作生產邁出新的步伐
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創新修排,作為北京奧運會獻禮節目晉京演出。創排的京劇《絲路花雨》獲得全國戲曲節和京劇節兩個金獎。《大夢敦煌》、《敦煌韻》赴國外巡演受到追捧。《老柿子樹》、《黑戈壁·黑喇嘛》等在央視播出。雜技劇《敦煌神女》、秦劇《百合花開》、花兒劇《春暖》等精品劇目紛紛亮相舞臺,出版的《回族典藏全書》填補了我國歷史上無系統整理研究回族漢文古籍的空白。
6.蘭州、金昌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城市稱號
金昌市連續三屆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蘭州市大力實施“12586”文明城市創建工程,率先在我省組建“百人文明禮儀宣講團”開展文明禮儀“八進”活動,首次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和“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城市”稱號。
7.奧運圣火在甘肅傳遞盛況空前
北京奧運會火炬在我省敦煌、嘉峪關、蘭州傳遞,624名火炬手、161名護跑手參與了主題為“攜手相傳圣火,同心重建家園”傳遞活動,傳遞路線約1300公里,直接參與的群眾和志愿者超過百萬,國內外96家媒體、700多名記者參與宣傳報道。傳遞活動安全有序、隆重熱烈,展現了全省人民期盼奧運、祝福奧運的喜悅心情,同時也鼓舞了隴原兒女戰勝地震災害、重建美好家園的斗志。
8.圓滿完成新建4000個農家書屋建設任務
被省委、省政府定為2008年為民所辦14件實事之一,于12月全部建設完成,并向農民群眾借閱開放。目前全省已建4600余個農家書屋,每個書屋配置1500余種圖書、100余種音像制品和多種報紙雜志。書目配備充分考慮農村和農民需要,農業實用技術的圖書占了相當比例,而且根據隴東、隴南、河西地區的自然條件、種植結構配了不同圖書。
9.全力救治三鹿奶粉事件嬰幼兒患者
我省地方和軍隊醫療部門最早發現、最早報告嬰幼兒泌尿結石患者明顯增多異常情況,并且最先探索建立臨床治療方案。全省衛生系統堅持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原則,落實工作責任制,安排強大醫護力量,全力診治患病嬰幼兒,全省累計篩查嬰幼兒490939例,確診的18976名患兒全部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我省媒體率先在全國公開報道這一事件,全省新聞媒體積極開展了正確有力的輿論引導。
10.全省高考錄取率大幅提高,地震災區考生充分享受優惠政策
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全省共錄取新生148356名,比原計劃增招20877名,錄取率從2007年的41%上升到50.7%。認真組織地震重災區延考工作,切實擴大對災區考生招生規模,延考區共錄取13725名,比原計劃增招3040名,錄取率達到58.4%,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災區考生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