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 萬名醫師下鄉支農,是一件惠及我省廣大鄉村老百姓健康的民生工程,深受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然而,一些衛生支農隊員拿著衛生支農的個人補助經費,卻在支農期間脫崗。昨日,省衛生廳首次全省通報了突擊檢查發現的22名脫崗衛生支農隊員,并對他們進行了嚴肅處理。記者 金奉乾
督查發現支農隊員脫崗
為了解和掌握全省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實施情況,省衛生廳派出督查組于2009年11月19日至11月30日對張掖市、白銀市、平涼市、慶陽市、天水市和隴南市衛生支農工作進行了督導,3個督查組隨機抽查了肅南、會寧、靜寧等13個縣所屬13所縣級醫院、29所鄉鎮衛生院的152名支農隊員的工作情況。經核查,共有22名支農隊員當天不在崗。其中4名脫崗,1名休假,17名請假。
根據省衛生廳通報稱,這些支農隊員脫崗的原因主要為請假(有請假條);回原單位參加遠程會診培訓(有證明);天氣變化,回家取衣服(有醫院證明);因上呼吸道感染請假一周(有醫院證明);回原單位時因下雪耽誤回來的時間(有醫院證明);因母親患腦血栓請假(有醫院證明);感冒發燒請假(有醫院證明);患冠心病住院(有醫院證明);回省中醫院學習半年(有醫院證明);腳受傷請假(醫院有證明);脫崗(沒請假)等。
兩年內不得晉升職稱
對于此事,省衛生廳根據相關規定對22名衛生支農隊員做出處理:對4名無故脫崗支農隊員,扣除衛生支農個人補助經費。對禮縣衛生局,禮縣人民醫院、甘肅省省建職工醫院提出通報批評,同時對上述醫療衛生機構的主要負責人提出通報批評,上述人員和機構不得評優。
其余18名由于各種原因不在崗的支農隊員沒有遵守支農工作的請銷假制度。對于他們所在的受援醫療衛生機構領導提出通報批評,上述人員和機構不得評優。上述22名支農隊員,若全年支農工作時間不滿180個工作日,則本年度支農確定為不合格,不合格人員兩年內不得晉升上一級職稱,要扣除全部衛生支農個人補助經費,還要補下鄉一年,繼續完成衛生支農工作任務。
衛生支農存在的兩大問題
省衛生廳督導人員檢查發現,一些衛生主管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支農隊員對衛生支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程度不高,管理力度不強;支農隊員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差。
為此,省衛生廳要求全省各受援市、縣衛生局、受援單位、支援單位和廣大支農隊員要進一步提高衛生支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強化各項管理措施,嚴格管理制度,切實加強支農隊員管理和督導檢查力度,認真吸取教訓,確保支農隊員的出勤率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