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1999年的西部大開發已經走過了十年風雨路。
這十年,西部地區經濟實力顯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改善。
十年是一個節點,溫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繼續“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
探索、反思、總結之后,我們面臨著一個問題:西部如何繼續加快發展?西部大開發戰略如何深入推進?
連日來,出席全國“兩會”的在甘政協委員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于此,許多人還對這個問題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
“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要著力突出一些西部重點區域的發展,努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在今年的提案中,全國政協委員、副省長郝遠寫下了他關于如何更好地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思考:把西部大開發和“區域發展戰略”結合起來,將甘肅、青海、寧夏三省區聯合打造成“蘭西銀黃河上游經濟區”,并納入國家總體區域發展戰略,勢必將更好地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進程。
那么,何謂“蘭西銀黃河上游經濟區”?
“就是以蘭州、西寧、銀川3座省會城市為中心,以黃河和湟水為軸線,建立‘三點一河’的經濟區。”郝遠說,“2009年以來,國家為了發揮區域優勢,促進特色板塊崛起,先后成立了‘關中—天水經濟區’、‘黃河三角洲經濟區’等9個經濟區,從東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東北部,但占國土面積很大部分的黃河上游地區,目前還未納入國家區域發展的大格局之中。”
在郝遠看來,黃河上游的甘、青、寧毗鄰地區地域廣闊,山水相連,少數民族聚集,地域和產業特征明顯,經濟和社會發展既有同質性,又有互補性,在許多領域都有著廣泛的合作空間和前景,這也是建立經濟區的堅實基礎。
“把‘蘭西銀黃河上游經濟區’與已經成立的經濟區發展結合起來,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爭取使‘蘭西銀黃河上游經濟區’成為西部大開發的‘第四極’,使‘蘭西銀黃河上游經濟區’與成渝經濟區、關中經濟區成為我國西部真正的‘西三角’。”郝遠在提案里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他表示將在這次“兩會”上積極建言,希望能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從國家層面明確建立“蘭西銀黃河上游經濟區”的必要性和戰略性。
“交通不發達是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一個瓶頸問題,須下大力氣予以解決。”
全國政協委員、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郝樹聲有一個觀點——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要落在具體的一個個措施和項目上。這次前來參加“兩會”前,她專門與同事合作進行了調研,并撰寫了一份建議修建“西岷延”鐵路線的提案。
“從西寧到岷縣到延安,鎖定4個省的11個市州、28個縣區,這些地方都是貧困地區、民族地區,而且這些地區資源富集,有豐厚的礦藏和旅游資源,但是落后的交通制約他們的發展。”郝樹聲認為,長期以來,西部地區貧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交通條件不好、基礎設施差,而交通不發達也是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一個瓶頸問題。
“我希望在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要有一些具體項目的實施,我的這個提案應該作為繼續深入西部大開發中的一個子項目,或者一個具體項目來推進。”郝樹聲不無期待地說。
“理順體制,加快立法,加大西部大開發執行力,遏制東西部發展差距繼續拉大趨勢。”
盡管西部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近年來不斷提高,與東部地區增速差距拉大趨勢初步扭轉,但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的絕對量與東部地區的差距仍在繼續拉大。全國政協委員、武威市副市長尚勛武注意到了這樣一組數據:東西部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差距由2000年的7200多元拉大到2008年的21000多元。2008年西部地區生產總值與全國的絕多值差額比2000年擴大了3.3倍。“西部大開發作為一個國家戰略,提出了十年,執行了十年,東西部差距沒有縮小,反而在繼續擴大,這是為什么?”面對記者,尚勛武首先拋出了一個問號。“關鍵問題在于思想不統一——中央部門和地方的思想不統一,執行力度不夠。”對此,尚勛武其實早已做過深入的思考。
在這次全國“兩會”上,尚勛武專門向大會提交了一份提案和一份大會發言,建言要加大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執行力度,努力遏制東西部差距繼續拉大的趨勢。“我們應該進一步理順西部開發的管理體制,保證對西部開發規劃的有效實施,使西部開發規劃、計劃的調整、修改得到貫徹執行。同時,要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對落后地區開發的先例,立法建制,用法律和制度來保證西部大開發一些措施的實施和落實。”
尚勛武說:“只要國家加大西部大開發的執行力度,通過政策傾斜、人才、科技和國家戰略產業布局支持,西部地區充分利用好自然資源優勢,東西部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是可以逆轉的。”(本報北京3月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