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靖縣農民在自家大棚中采摘小西紅柿。
8月31日,永靖縣太極鎮大川村的一座蔬菜大棚里,菜農王雪蓮和她的親戚在忙活著采摘成熟的小西紅柿。面對記者的采訪,王雪蓮道出了自己的辛苦:“種的這一棚小西紅柿,地頭價才每斤8角錢,除去澆水、化肥、人工費,收入就所剩無幾了。”言語間流露出對菜價低迷的無奈。
9月1日,在永靖縣一座加油站,蔬菜販運戶張師傅一邊給汽車加油一邊對記者說:“盡管現在政府為我們提供了綠色通道,但高油價帶動運輸成本費用增高,到目的地后卸貨也需要雇人,沒辦法,我們只能把價格加在菜價上。”
9月2日,記者在蘭州市大青山蔬菜批發市場采訪時,批發商白亮說:“從永靖拉一車小西紅柿到這里,光油錢就要300元,再加上市場管理費用,這兒的批發價就比地頭價增加了一倍還多。”
“我們的小西紅柿是從蘭州大青山批發市場拉過來的,經過多個流通環節,價格成倍上漲,到我們零售攤販手中,小西紅柿價格就翻倍了,如果再把其他費用加到里面,我們賺的錢很少,弄不好還要虧本呢。”9月3日,東崗一菜市場的小攤販對記者說。
9月4日,記者在蘭州華潤萬家超市看到,這里的小西紅柿大多賣到7.80元一斤,有的品種8元一斤。該超市張經理說:“我們的菜由供應商統一供應,一般供應到超市的菜都經過了清洗和加工,菜品要比社區市場的品質好,如果供應商把這中間產生的一部分費用加上的話,供應到超市的菜價自然會水漲船高。”
由此看來,一系列運銷過程及中間流通環節,事實上助推了菜價的上漲。如何通過科學管理等手段,盡可能地縮短“菜園子”和“菜籃子”的距離,統籌兼顧農民、市民及經銷商各方利益,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采購商販將業務延伸到了地頭。

每一顆小西紅柿都承載了菜農的希望。

給即將外運的西紅柿貼上“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