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服務 創先爭優
——甘肅省創先爭優活動經驗交流會發言摘登
編者按 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一年多來,全省各地各單位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突出主題,緊扣主線,創新載體,組織引導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推動全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實踐中創先進爭優秀,創先爭優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10月14日,省委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召開全省創先爭優活動經驗交流會議,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陸武成介紹了蘭州市推廣“民情流水線”工程、深化創先爭優活動情況,6位代表分別介紹了各自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經驗做法。現將發言予以摘發,供各地各部門借鑒。
深化“民情流水線”工程 打造基層黨建工作品牌
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 陸武成
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我們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與創先爭優活動結合起來,進一步深化和拓展“民情流水線”工程,使基層組織得到了新的加強,服務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以貫徹落實李源潮同志重要批示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線”工程。“民情流水線”工程是我市七里河區西湖街道在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探索形成、全市在學習實踐活動中總結推廣、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深化拓展的一項服務群眾的便民、利民、惠民工程。去年8月,李源潮同志做出重要批示,對我市“民情流水線”工程給予了高度評價,明確要求在全國各城市社區推廣。我們立即召開全市基層黨建工作會,明確提出全市要把深化和拓展“民情流水線”工程,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品牌工程來抓,努力在繼承中創新、創新中發展,不斷推動全市基層黨建工作上臺階、上水平。先后召開了推廣“民情流水線”工程現場會、推進會、座談會,制定下發《關于在全市街道社區大力推廣和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線”工程的意見》和《蘭州市“民情流水線”工作手冊》,規范“民情流水線”工程的運行程序和工作制度,提出推廣工作的目標任務、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有力地促進了“民情流水線”工程的深化和拓展。
以利民惠民為核心,積極探索創新為民服務模式。在深化和拓展“民情流水線”工程的實踐中,我們堅持以群眾滿意為標準,以利民惠民為核心,通過探索創新為民服務模式,建立健全了“五條渠道”收集和受理民情、“五種方式”解決和辦理民事、“五項措施”公示和反饋結果、“五個途徑”落實和強化監督的服務工作體系,著力把街道社區打造成優化發展的示范窗口、服務群眾的便民窗口、展示精神風貌的形象窗口。通過深化和拓展“民情流水線”工程,進一步規范了為民服務程序,暢通了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有效解決了一大批涉及民生民計的實際問題。
以街道社區為平臺,著力整合為民服務資源。在深化和拓展“民情流水線”工程的實踐中,我們堅持以服務群眾為紐帶,注意整合轄區資源,形成了服務群眾的合力。整合黨建資源,創新街道社區黨組織設置模式,積極構建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整合行政資源,引導街道社區加強同市、縣區有關單位的溝通協調,形成順暢的服務群眾工作長效機制。整合社會資源,健全服務網絡體系。切實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選好配強社區專職工作人員,不斷充實社區工作力量。建立社區志愿者隊伍,實現了社區志愿服務的經常化、制度化,形成多類型、多層次、廣覆蓋的社區服務網絡體系。
以數字網絡為載體,努力提高服務工作信息化水平。結合“數字蘭州”建設,不斷創新社會服務管理方式,大力建設數字化、精細化、高效化的社會服務管理體系,著力提升社會服務管理水平。在全市建立了“民情通”呼叫中心,通過呼叫服務系統的統一指揮調度,使涉及居民服務的有關事項得到及時高效辦理,提高了基層應對復雜問題和突發事件的能力。在全國首創研發設計出了“三維數字社區”集成管理應用系統,將城市基層管理的100多項職責有效整合起來,極大地節約了人力,提高了效率,被國家工信部譽為掀起了一場城市管理的“基層政務革命”。采用“集中建設、共享使用,兩級監督、兩級指揮”的模式,先后建成了無線數據采集、監督指揮、綜合評價等九大數字城管標準應用系統,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式、多元化的社會管理服務支撐體系。
以加大投入為保障,不斷夯實基層黨建工作基礎。加大工作經費投入,確保“有錢辦事”,把社區黨建、社區建設、公益性崗位補貼和社區服務發展扶持經費等納入市縣區財政預算,逐步做到了社區黨建投入與地方財政收入同步增長。加大人才發展投入,確保“有人辦事”,采取公開招聘等方式,選聘了一批工作人員充實到社區工作。加大陣地建設投入,確保“有地方辦事”。從增強社區服務功能著手,高起點規劃、高品位設計、高標準建設,通過整合、調劑、改造、新建、購買、擴建或置換等方式,合理調配資源,狠抓社區陣地建設。去年以來,全市共投資1.5億多元,用于社區辦公活動陣地建設,為社區有效開展工作創造了良好環境和條件。
破解難題惠民生 創先爭優促發展
平涼市委書記 陳偉
創先爭優破解難題主題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平涼市各級黨組織按照省委的部署和要求,及時安排,迅速動員,從人民群眾最盼望和最關切的住房、吃水、行路、就醫、上學以及環境保護等難題入手,全面開展了以為民服務、破解難題為重點的主題實踐活動,取得了較好成效,有效提升了創先爭優水平,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
重民意,找準破解重點。采取問卷調查、網上征詢、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征求意見等形式,全面了解群眾盼望解決的一系列實際困難,對諸如大病醫療救助、高齡老人贍養、城區內增建公廁等具體問題,及時交有關部門限期落實。將涉及面廣、普惠性強的困難群眾居住窯洞和地坑莊子搬遷、城區“八溝一河”綜合治理和污水收集處理、農村群眾飲水安全三大問題,確定為破解難題的重點工程。
集民智,細化破解舉措。對“三大重點工程”都成立了協調領導小組,把任務細化到具體部門和單位,明確責任領導和實施主體,并計劃籌資6.19億元,兩年內全面搬遷10459戶窯洞和地坑莊子住戶;明年“七一”前完成中心城區“八溝一河”綜合整治一期工程和污水收集處理工程;“十八大”召開前解決3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全市自來水通村率達到100%,入戶率達到90.2%,基本實現自來水化目標。
解民憂,狠抓落實到位。市上先后有32名地級領導深入基層、走訪居民群眾和服務對象2.1萬戶,協調解決各類問題82個。至目前,實施的告別窯洞和地坑莊子工程完成投資6200萬元,“八溝一河”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和污水收集處理工程完成投資2285萬元,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已全部開工建設,完成投資7652萬元,年內解決15.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的問題。
順民心,建立長效機制。建立領導帶頭深入一線,走訪調研,協調解決問題的牽頭引領機制;部門聯動、群眾參與、主體明確、責任清晰、掛牌銷號的整體推進機制;隨時交辦、“兩辦”督促、限時辦結、及時反饋的跟蹤問效機制;將難題破解納入年度責任目標,同督查、同考核的激勵評價機制以及領導下訪、網絡征詢、社會調查的群眾滿意度測評機制等,提高了難題破解的效率。
惠民生,推動整體工作。破解難題主題活動的開展,一批惠民實事的集中落實,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鍛煉了干部,有效激發了真抓實干、干事創業的活力,部門之間、縣區之間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氛圍更加濃厚。煤電、草畜、果菜、旅游“四大產業”開發全面加快,年初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均實現了快速有效推進,省上考核的9大類24項指標絕大多數超進度完成,全市經濟社會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立足藏區實際 推進創先爭優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書記 魏建榮
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立足甘南實際,突出實踐特色,創新活動載體,破解發展難題,為推動甘南州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找準了切入點和突破口。
突出實踐特色,在服務人民群眾中創先爭優。開展以“大宣講、大調研、大排查、大創建、大整改、大落實”為內容的“千名干部下基層”活動,為基層辦實事好事9800多件,調處矛盾1600多件次。開展以“重建比貢獻,創業比作為,服務爭一流,發展爭跨越,建設群眾滿意的新家園,建設全國人民放心的新舟曲”為內容的“雙比雙爭雙建設”活動,引導全州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征地拆遷、群眾安置、矛盾化解、項目實施等工作中創先爭優。全州480名縣級以上干部聯系480所學校,指導抓好班子建設,解決學校困難。機關黨組織與農牧村黨組織結成626個共建對子,協調項目資金3600多萬元,培訓農牧民3100多人次,發展農牧民黨員2461名。機關干部深入農牧村,幫助9000多名群眾解決了實際困難。選派280多名農牧業科技專家、692名科技人員,推廣科技示范,幫助論證項目,加強技術指導,發展特色產業。
加強學校黨建,在實施源頭工程中創先爭優。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黨建工作的意見》,實行縣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聯系學校制度和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為加強學校黨建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州委向8個縣市派駐副縣級督學,重點抓好學校黨建工作。成立甘南教育黨校,對全州教育黨務工作者進行培訓。黨員人數3人以上的均成立黨支部,黨員人數不足3人的,黨員參加所在村黨支部活動。沒有黨員的學校,通過選派黨建指導員開展工作。目前,全州建立黨組織的學校達281所,覆蓋率為55.1%。
立足科學發展,在夯實黨建基礎中創先爭優。確立“四先四強”工作目標,健全縣市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制度,形成抓縣帶鄉促村的“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在全州農牧村開展思想政治、形勢任務和政策法制“三項教育”,組織農牧民群眾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圍繞“五無”目標,壯大黨員隊伍,提高黨員素質,健全激勵機制,引導廣大黨員在處突維穩、抗洪搶險和災后重建中創先爭優。圍繞“五有”目標,拓寬視野選班子,著眼長遠育班子,提高待遇激班子,科學有效管班子,村“兩委”班子得到加強。積極在產業協會、新經濟組織和非公企業中建立黨支部,黨組織在非公企業和“兩新”組織中的覆蓋面達91%。
以創先爭優為強大動力 推動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省政府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馬艾武
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省國資委動員組織省屬和中央在甘企業結合實際,把加快國企改革發展穩定作為活動主戰場,解難題、創一流、促和諧、樹形象,使創先爭優活動成為推動企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強大動力。
圍繞發展解難題。推動困難企業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道路上的難題,省農墾、長風集團等企業把創先爭優作為推動改制的重要抓手,順利完成了破產改制任務。推動有色、冶金、煤炭等資源型企業把深加工、提供資源保障作為創先爭優的切入點,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推動裝備制造、化工、建材等工業企業把創先爭優的立足點放在轉變發展方式上,以項目建設為載體,解決產業、產品結構升級的問題。今年,27戶省屬企業投資577.76億元,投資項目253個。
立足崗位創一流。從實際出發,按不同群體、不同崗位設定目標,以“三創一爭一帶”為總載體,搭建創先爭優平臺,通過黨員示范崗、青年突擊隊、工人先鋒號、巾幗建功隊,引導黨員和群眾在崗位上創造一流業績。深入開展“一諾三評三公開”活動,使黨員和群眾全方位參與互動,各企業共完成承諾事項11750個,領導點評10444次,提合理化建議8026條,開展技術革新帶來的經濟效益1.45億元。
以人為本促和諧。解決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全面啟動廠辦大集體改革,這項工作涉及全省企業150戶,可使25447人受益。牽頭組織省屬監管企業“五七工、家屬工”參保工作,涉及企業31戶,共32822人,目前有4戶企業10597人辦結并領取養老金。去年以來,全省有32戶企業申請建設經濟適用房706萬平方米、74797套,已經完成421萬平方米、45728套。引導企業在保穩定、促和諧中創先爭優。
為民服務樹形象。引導企業依法經營、誠實守信,提供負責任的產品和服務。中石油系統企業以“實施精細化管理”為主題,以優良的產品、快捷的服務保證了西部市場供應。督導12戶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開展“三亮三比三爭創”活動,為群眾和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省電力公司成為全省首家文明行業和行風免評單位。引導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在我省抗旱抗洪救災中,各企業捐款捐物,捐贈金額達757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