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進出口總額 2010年 73.24億美元 2001年 7.7億美元 2000年 5.70億美元 □制圖 韓征
甘肅新聞網蘭州12月12日電 據蘭州晚報報道:十年前的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在這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復雜、多變、起伏的十年中,甘肅對外經濟貿易同樣分享了經濟繁榮和快速發展的成果。來自省商務廳的資料顯示:入世前,甘肅外貿一直在個位數徘徊,2000年進出口總額只有5.70億美元。入世當年的2001年進出口貿易達到7.7億美元;之后,甘肅就搭上了“入世”的順風船,2010年進出口總額實現73.2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平均年增長22.7%;具有外貿經營權的企業已經超過2000余家,比10年前增加了1900多家,貿易伙伴遍及全球137個國家和地區。
美國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杜邦、百勝、法國威立雅、達能、澳大利亞必和必拓、英國力拓礦業、香港華潤集團9家世界500強企業以及嘉士伯、美國路博潤、國民油井、德國奈馳、泰國正大、荷蘭亞森等國際知名公司投資落戶我省。甘肅建投集團更是成功跨入“百億元”企業行列,并連續躋身“中國建筑承包商”60強。
蘭洽會 重現絲綢之路商賈云集盛況
“蘭洽會”已經連續成功舉辦17屆,蘭洽會的品牌形象已經確立,成為甘肅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和對外開放的窗口之一。
2011年第十七屆蘭洽會是在“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起步之年舉辦的一次推進甘肅跨越式發展的投資貿易盛會,參會團組規格提高,17個國家部委和25個兄弟省市區、計劃單列市派代表團參會,有24位省部級領導與會;20個國外代表團組、16個港澳臺代表團組參會,共有來自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法國、馬來西亞等40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300多名境外賓客參加蘭洽會。有1417家國內外企業參展,參展商品數量較去年明顯增多。在第17屆蘭洽會上,甘肅省與兄弟省市區、港澳臺地區及境外投資商簽約招商引資合同項目522個,合同總額1822.38億元,引進省外資金1648.38億元。展會期間,進館觀眾累計超過50萬人次,商品展銷總成交額13.88億元。蘭洽會呈現出萬商云集、八方赴會的盛況,極大地提升了蘭州的城市形象。
廣交會 縮短了甘肅與世界的距離
十年來,甘肅企業經歷了“狼來了”到“與狼共舞”、“與狼競舞”的過程,通過廣交會與走出去參與國際性展會的渠道,把營銷的舞臺擺到了競爭者的家門口。
以廣交會為代表的國際型展會記錄了甘肅改革開放的步伐。十年前,甘肅交易團只有國有十幾家企業參加廣交會,成交額只有1000萬美元;到100屆廣交會,甘肅共有45家企業參展,總成交額7439萬美元;103屆廣交會參展企業達75家;今年的110屆交易團共有89家企業參展,累計成交額1.358億美元。
入世以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和相互影響日益加深。甘肅參展企業成倍增加,發展起來的多種體制的各類企業不斷擴大隊伍,利用廣交會和境外展多個渠道,結識客商、廣交朋友,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展示我省企業風采和商品特色。特別是近幾年甘肅加快出國參展次數,期間,共組織外貿企業前往美國、俄羅斯、英國、馬來西亞、德國、沙特、土耳其、越南、印度、南非以及中東、香港地區推介出口商品,進行貿易與經濟合作。
通過各類展會,擴大了甘肅出口貿易商品種類和貿易國,2010年甘肅貿易遍及137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商品品種已達1000多種。通過參與國際市場,我省出口商品特色更優、優勢更強,通過參展宣傳了企業,增長了見識,擴大了出口,展示了我省企業風采和商品特色。
農產品 從黃土高坡走向世界
中國入世以來,農產品出口逐步擴大,被海外消費者認可知曉,已經成為我省出口的亮點。在慶陽、隴南、天水、酒泉等地,甘肅代表性的土特產品蘋果、白瓜子、中藥材、馬鈴薯、黃花菜、脫水蔬菜等近百個品種源源不斷地走出國門。
甘肅中仕達農產品有限公司是多次參加廣交會的老企業,公司主要經營豆類、動物飼料類、谷黍類、脫水蔬菜類、香辛料類、山野菜類和種子類等9大類100多個品種。目前企業年出口量在1200萬噸左右,2010年出口金額是1100多萬美元,和美國、加拿大、歐洲、日韓、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著廣泛的貿易往來。
甘谷縣大漠行麻編鞋業公司生產的麻鞋在101屆首次進入廣交會展出時,產品備受歐美等發達國家歡迎,初次參展成績斐然,成交30余萬美元。經過10屆努力,目前,該產品已遠銷美國、日本、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等25個國家和港澳地區,樣式多達200多個,出口超過300萬美元。
與中仕達、大漠行一樣,2002年至2010年間甘肅農產品對外貿易發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以蘋果汁、食用植物、酪蛋白、葵花子、種子、腸衣、白瓜子、番茄醬罐頭、黑瓜子、干蔬菜及什錦蔬菜10大特色產品為主的農產品出口格局。2010年,全省農產品出口總值2.77億美元,同比增長18.5%,占我省出口總值的16.9%。
走出去 隴企躋身中國承包工程百強
甘肅省“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是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而不斷發展、壯大起來的。2001年,甘肅對外承包工程執行合同6485萬美元。2010年,全省完成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營業額1.91億美元。今年1月至10月,對外承包工程實現了營業額增長,各項指標均有突破。全省對外承包工程各項指標均已超過去年。甘肅建投集團更是躋身“中國建筑承包商”60強。
甘肅工程從承擔我國對外經援項目開始,到逐步開拓承包工程,華隴公司、中國甘肅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總公司、甘肅海外工程總公司先后在多哥、津巴布韋、加納、伊拉克、利比亞、巴布亞新幾內亞、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幾內亞、乍得、尼日利亞、博茨瓦納,馬拉維、科特迪瓦、布隆迪、瓦努阿圖、安哥拉、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等國開展經援,國際工程承包、經濟技術合作及勞務合作等業務,建成了一大批在亞洲、大洋洲特別是在非洲有較大影響的經援工程、國際承包工程和外交部駐外使領館工程。
統計顯示,甘肅企業在對外經營中簽訂合同300余項,累計完成營業額超過8億美元,竣工面積160多萬平方米,累計派出人員近1萬人次。
熱點分析
循環經濟 打造甘肅外貿可持續發展之路
入世前,甘肅出口產品中,不少都是初級產品,如鋼坯、鋁錠等,對這些產品進行再加工時需“二次回爐”,會消耗大量能源、資源。根據甘肅省商務廳統計,2001年甘肅的進出口貿易中,78%的出口貿易為“兩高一資”產品,60%的招商引資項目涉及“兩高一資”產業。
入世后,甘肅主導工業快速更新,工業經濟增長的集約化因素明顯增長。特別是在2006年,“兩高一資”行業在國家政策的宏觀調控下,通過產業轉型、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等手段,開始走向可持續的發展道路。2005年3月,甘肅省就制定了《全省循環經濟發展規劃》。2007年12月,甘肅被列為全國循環經濟試點省份后,接著又著手編制了《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在蘭州、白銀建設以石油化工、冶金有色為主的“蘭白”循環經濟基地;在平涼、慶陽建設以煤電化工、石油化工為主的“平慶”循環經濟基地;在金昌建設以有色金屬新材料為主的金昌循環經濟基地;在酒泉、嘉峪關建設以清潔能源和冶金新材料為主的“酒嘉”循環經濟基地;在天水建設以加工制造和電子信息產業為主的天水裝備制造循環經濟基地;在張掖、武威、定西建設以特色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張武定”循環經濟基地;在甘南、臨夏、隴南建設以林業、草業和中藥材等生態經濟為主的“甘臨隴”循環經濟基地。2010年,甘肅再次推出5大配套優惠政策,全力推進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循環經濟是甘肅安身立命、長治久安的百年大計。甘肅依托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和特色產業,確定了“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
入世十年來,甘肅通過工業結構調整、創新發展模式、引進先進實用的技術來改造提升傳統優勢支柱產業,出口產業基本擺脫“兩高一資”的藩籬出口貿易走向綠色循環之路。資料顯示,“十一五”期間,全省累計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550億元,年均增長30.5%,原材料工業在結構升級、產業鏈延伸、加快資源轉化、提高資源利用率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完成461項節能減排循環經濟項目,外貿結構不斷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