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彥琴
西部商報訊 “十二五”期間,全省旅游經濟總量在“十一五”末的基礎上實現快速增長,旅游人數年均增長18%,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20%……在昨日的全省旅游工作會議上,《甘肅省旅游局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旅游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稱《征求意見稿》)繪就了未來幾年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藍圖,對“中華民族重要文化資源寶庫”中珍貴的絲路文化、伏羲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始祖文化、民俗民族文化等文化資源和重要歷史文化遺跡、歌舞劇目以及旅游工藝品等地方特色文化資源,進行挖掘整理和創意開發。
6個旅游集散中心城市
【主要目標任務】
2020年建成文化旅游大省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沒有文化的旅游缺少魅力,沒有旅游的文化缺少活力。昨日的全省旅游工作會上,分組討論的《征求意見稿》提出,將積極開發主題文化項目,提高文化旅游產品檔次和市場影響力,努力使“中華民族重要文化資源寶庫”中珍貴的絲路文化、伏羲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始祖文化、民俗民族文化等文化資源轉化為旅游產品,并使之通過旅游得到保護、傳承和弘揚,煥發新的生命和活力,使更多“地下的東西走上來、書本的東西走出來、死的東西活起來、靜的東西動起來”,以達到“十二五”期間,全省旅游人數年均增長18%,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20%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旅游總收入達到GDP總量的8%,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旅游就業容量進一步增加,每年新增就業2萬人以上。到2020年,旅游與文化緊密融合,產業體系更加健全,文化內涵更加豐富,服務功能更加完善,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建成文化旅游大省。
為了達到確定的目標,我省將提升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開發新型文化旅游產品、打造重點旅游城市文化功能區和精品特色文化縣(區),營造旅游目的地濃厚的文化氛圍。在重點旅游城市中,尤其是在天水、武威、張掖、酒泉、嘉峪關以及敦煌市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相對集中的文化旅游功能區,根據不同的資源稟賦、生態環境、人文條件,精心設計建設旅游商品一條街、民俗表演一條街、動漫一條街、文化一條街等文化功能區,為甘肅文化旅游增添亮點,加快形成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品牌形象和文化競爭力。
【主要項目建設】
推動文化產品向旅游產品轉化
今后幾年,我省將以建設全國知名大景區為核心,開展文化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旅游飯店建設工程、旅游宣傳促銷系統工程等六大工程建設,建設一批特色文化旅游產業園,培育挖掘特色文化品牌的旅游價值,打造百個文化旅游精品景區。著力打造蘭州、天水、平涼、敦煌、嘉峪關—酒泉、張掖6個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同時,將加快建設蘭州創意文化園、天水中華始祖園、麥積山文化旅游產業園、慶陽農耕和民俗文化產業園、臨夏民族文化產業園、金昌驪靬文化產業園等6大文化產業園和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產業帶建設速度,推動文化產品向旅游產品轉化。
蘭州打造中國西部戲曲之都
省旅游局局長黃周會在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起我省要打造景區實景演出,開發旅游演藝市場,蘭州、敦煌等重點旅游城市和3個5A級景區,今年旅游旺季都要有演藝場所和常態演出。那么,景區實景演出、旅游演藝市場將到底包括哪些內容呢?在《征求意見稿》中也有詳細的表述,我省將以《絲路花雨》《大夢敦煌》等敦煌樂舞系列劇目為基礎,大力扶持有甘肅地方文化特色特點的《一畫開天》《麥積圣歌》《官鵝情歌》《西狹長歌》等特色地方文化劇目,積極創作隴劇、小曲、皮影、花兒等民族藝術作品,培育系列精品劇目、民族風情以及戲劇說唱演出等演藝項目,支持把蘭州打造成中國西部戲曲之都。同時,努力創造條件,在全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建設能容納千人規模以上的固定演藝場所,堅持常年為游客演出。
開發民間民族特色工藝品
“吃住行游購娛”旅游業六要素中,“購物”占到了相當大的比例,增加旅游商品的文化附加值,也就意味著會增加旅游購物在旅游消費中的比重。在分組討論《征求意見稿》中,如何開發特色鮮明的民間民族工藝品是討論的重點。為此,我省將加快天水漢唐陶藝文化產業園、飛天雕漆國家漆器技藝博物館、環縣道情皮影基地、皇甫謐—商周文化產業基地等民間民族工藝品的開發速度,以地方特色文化為支撐,融合時尚元素,重點支持蘭州百合、青城水煙、甘谷辣椒、岷縣當歸等土特產,祁連玉、風雨雕、駝絨畫、陶藝、洮硯、雕漆等旅游工藝品及敦煌壁畫臨摹制品、彩陶、銅奔馬等文物仿制品,香包、刺繡、麻鞋、剪紙等民間手工藝品,臨夏磚雕、回族刺繡特色民族工藝品以及反映地方傳說、民俗、故事的文學作品、書畫作品、音像制品等,提高系列旅游商品文化附加值。
【主要旅游線】
絲路旅游線城市挖掘文化內涵
《征求意見稿》對于重點文化旅游項目建設進行了詳細規劃,其中將實施絲綢之路旅游線重點項目建設,對于包括天水麥積山景區、秦安大地灣遺址、甘谷大象谷景區、蘭州水車博覽園、甘肅省博物館、武威天梯山石窟、金昌驪靬古城景區、嘉峪關長城文化區、酒泉天外天航天城景區、敦煌莫高窟等25個絲綢之路旅游線景區進一步挖掘文化內涵,完善旅游服務功能。同時,加快開發包括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金昌三角城遺址、平涼崆峒山景區等14個景區為主的華夏文明黃河旅游線重點項目。紅色文化也將成為紅色旅游重點項目的主打,今年除了完善列入國家紅色旅游一期的8個經典景區后續建設項目外,還將開發建設靜寧界石鋪紅軍長征紀念園、華池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環縣山城堡戰役遺址等紅色旅游景區。除此以外,還將加快禮縣大堡子山秦文化公園、天水諸葛軍壘、西和“空城計”三國文化園、甘谷姜維墓等景區的建設步伐。
打造特色休閑療養旅游品牌
在重點文化旅游項目建設方面,除了實施絲綢之路旅游縣重點項目建設、加開開發華夏文明黃河旅游線重點項目、精心實施紅色旅游線重點項目、積極開發先秦與三國歷史文化旅游線項目外,我省還將開發建設一批體育健身、休閑療養項目,依托獨特的地形、地貌、氣候、動植物資源優勢,發展登山、賽馬、滑翔、戶外探險、自駕體驗等旅游產品。重點發展蘭州國際馬拉松、張掖·中國汽車拉力錦標賽、嘉峪關鐵人三項、絲綢之路汽車(越野)拉力賽、麥積山景區全國中小學無線電定側向訓練基地等體育賽事,逐步打造甘肅特色體育旅游品牌。另外,將重點支持發展麥積山溫泉度假村、清水溫泉度假村、武山溫泉療養院、通渭溫泉等,打造甘肅休閑療養旅游品牌。
【保障措施】
優化體系打造文化旅游精品
如何保障文化與旅游的緊密融合?我省將優化旅游產品體系,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以特色文化為基礎,合理規劃開發觀光游、自駕游、休閑度假游、民族民俗游、養生度假游等旅游線路,做大做強絲綢之路旅游線、華夏文明黃河旅游線、大香格里拉旅游線等3條國家精品線路,積極培育甘南—隴南—定西—白銀—慶陽紅色旅游、天水—隴南古三國歷史遺跡2條成長型旅游線,把宕昌縣哈達鋪鎮、榆中縣青城鎮、古浪縣大靖鎮、秦安縣隴城鎮、臨潭縣新城鎮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建成新型旅游小城鎮。把蘭州建成西北重要的區域旅游集散中心,把天(水)平(涼)、酒(泉)嘉(峪關)建成東西兩翼連接周邊省區的區域旅游集散中心。
【專家點評】
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助推全省經濟快速發展
西北師大旅游學院院長把多勛教授認為,甘肅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的發源地,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寶庫,是中華民族多元民族文化最集中的存續和展示地,潛藏著豐富的、厚重的文化資源和文化旅游資源。目前我省旅游無不緊密地和文化相關聯,打上了深厚的絲路文化、黃河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傳統農耕文化烙印。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在甘肅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重要的產業價值、文化價值和助推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和發展的綜合價值。全面推動甘肅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從而助推甘肅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