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日報蘭州訊 (記者宜秀萍)近日,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強中藥材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建立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在隴西文峰中藥材展貿城等較大的中藥材專業市場試點推行條碼技術,對所有銷售的中藥材、飲片賦予“身份證”編碼,并建立數據庫,實行全過程跟蹤和追溯,一旦發現質量問題,監管部門和經營企業可通過商品條碼對問題產品進行預警或召回。
《意見》提出,今后幾年,我省將依托定西、隴南等中藥材主產區,建設當歸、黨參、黃(紅)芪、大黃、甘草等道地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力爭到2015年底,全省獲得中藥材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的中藥材品種達到5個以上,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以上。與此同時,加強中藥材生產加工環節質量控制,建立中藥材生產經營企業誠信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企業與藥品檢驗機構質量共檢機制,開展中藥材質量安全產地檢測,對經銷的各類產品實行常態化檢驗。
《意見》強調,要建立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引導種植基地、加工企業和流通企業建立質量追溯制度,建立地產中藥材購銷臺賬和索證索票制度,實現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全過程的產品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質量可追溯。支持企業運用國際通用的編碼技術、條碼自動識別技術、網絡通信技術、數據庫等現代化技術手段,研究開發中藥材生產溯源管理系統,實現對省內道地中藥材質量控制的全過程條碼追溯,提高中藥材質量安全監管的自動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