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回眸
收入更多 特色更濃 投資更大

甘南拉尕山景區。本報記者張鐵梁

天水麥積山石窟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本報記者張鐵梁

武威雷臺出土的銅奔馬成為中國旅游標志。本報記者 張鐵梁
本報記者李 峰
沒有舉行閉幕儀式,8月31日,活動范圍涉及全省各地的第二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圓滿結束了。
我省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這次旅游節會,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效。旅游收入和游客人數更多了,節會特色更濃了,引來的投資更大了。
收入:首次單月過百億
第二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舉辦之前,人們對于節會舉辦的一個月內,旅游收入能夠達到多少有不同判斷。
這是因為,去年首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在一個月內旅游收入幾乎翻了一倍,前所未有地突破了60億元大關,創出了我省歷史上單月旅游收入的紀錄。所以,今年第二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旅游收入能否繼續較大幅度增長,不少人心中沒有底。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劉永富分析,雖然我省去年首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期間,旅游收入有了驚人的增長,但是相對于甘肅豐富的旅游資源來說,還是有些偏少;雖然我省去年旅游節期間,旅游業出現了火爆景象,但是景區、旅游企業、交通、住宿等各行各業的潛力還能繼續挖掘;尤其重要的是,甘肅旅游業的上升趨勢仍在繼續,存在的個別不利因素,不足以影響到旅游業的基本走向。
省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黃周會認為,雖然去年旅游節期間的旅游收入出乎很多人的預料,但這是我省旅游從業人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踏踏實實努力后的結果,不是偶然達到的成績,而是必然達到的結果。他判斷,隨著今年各方面對旅游節更加重視,各方面人員更加努力工作,旅游收入不僅會繼續增長,而且會大幅增長。
在各方協商下,今年第二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的目標定為:努力使旅游收入從去年節會的60多億元,大幅度增加到100億元;接待游客數量從1075萬人次,增加到1300萬人次。
為此,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劉永富在多次會議上強調并要求采取了“倒逼機制”。與節會相關的各地各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經過奮斗后可以實現的目標,然后每過一段時間由上到下檢查進展情況,起到督促作用。
省旅游局和旅游節執委會各成員單位的負責人,分頭穿梭于各地各部門之間,找到難題研究解決,發現懈怠催促行動。
在力度空前的“倒逼機制”下,旅游節的各項工作迅速推動,各地各部門人員的工作效率空前提高,為節會活動的良好收益奠定了基礎。
據統計,從8月1日至8月31日,第二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實現旅游收入100.6億元,接待境內外游客1350萬人次,達到了節會預期旅游收入100億元、旅游人次1300萬的目標。而節會效應仍在持續釋放,每天到甘肅旅游的人數保持在30萬以上,全國性的各種會議紛紛放在甘肅舉辦。
在短短一個月的節會期間,我省旅游收入首次突破了100億元大關。從改革開放以來,我省旅游業發展了20多年時間,至2006年全省旅游收入才達到80億元。也就是說,如今我省一個月的旅游收入,比6年前我省全年的旅游收入還要多。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也充分說明了我省旅游業的發展潛力。
同時,旅游收入和游客人次的大幅度增長,也再次證明了舉辦全省大型綜合旅游節會的正確性。“倒逼機制”的成功,證明了只要踏踏實實努力,政府主導下的甘肅旅游業完全能夠快速前進,有望率先實現跨越發展。
活動:地方特色更濃
這次節會活動的地方特色更濃了。在旅游節上,富有蘭州特色的牛肉面登臺。在嘉峪關關城下,百名拉面師表演了毛細、韭葉和大寬等品種,讓現場觀眾大飽眼福。在蘭州,舉行了首屆中國·蘭州牛肉拉面節,表演了牛肉拉面絕技絕活、牛肉拉面互動等節目。還舉辦了蘭州牛肉拉面技術大賽,129位拉面師、31支代表隊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比賽。
在旅游節上,富有隴南特色的乞巧文化首次以省級節會的面貌亮相。“乞巧節”是秦人古老遺風,人們把傳說中的織女稱為“巧娘娘”。每年農歷六月三十晚至七月初七晚,西和縣婦女要舉行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動。在西和縣舉辦的中國乞巧文化旅游節上,舉行了女性書畫家邀請展、刺繡剪紙展、文化遺存成果及檔案圖片展、乞巧文化動漫展播等活動。據悉,有關部門正在努力,希望明年把西和乞巧節升級成為國家級節會,打造中國“女兒節”。
河西走廊的地理條件適合汽車自駕旅游,因此第二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上,舉辦了中國·酒泉絲綢之路自駕旅游節,開展了自駕旅游論壇、自駕旅游車展、體驗“飛天之旅”自駕旅游線路三大主題活動。在這些分項活動中,有關人士探討了絲綢之路自駕旅游的方向和思路,有關單位推出了一批自駕車旅游線路。
還有甘南香巴拉旅游節、中國和政古動物化石博覽會、瑪曲格薩爾賽馬大會、中國·隴西李氏文化旅游節等我省獨特的旅游節會,都吸引了眾多境內外游客。種種現象,再次說明了只有別的地方找不到的旅游品牌,才是最吸引游客的旅游品牌。
不僅特色濃,比起上屆旅游節來,今年旅游節的規模更大,活動內容更多。節會籌備之初,主辦方盡可能節省辦會經費,減少吸引力小、影響力弱的活動數量。但是全省各地各部門仍然上報了60多項活動,最后確定舉辦46項活動,數量超過了去年的30項活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節會的開幕式有許多創新之處。首次采用了各市州申辦確定開幕式舉辦地的方式。在申辦的6個市州中,嘉峪關市作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城區設施較好,交通條件較好,最終被確定為開幕式舉辦地。方式的改變,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精彩開幕式。開幕式大型文藝演出《我們在路上·相約嘉峪關》,以世界文化遺產嘉峪關關城為背景,滑翔表演驚險刺激,絲路樂舞美輪美奐,裕固族歌聲深情悠揚,甘肅文化元素成為開幕式晚會最大的亮點。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稱贊“這是一個完美的開幕式”,亞太旅游協會首席執行官特別顧問張科德先生贊譽“這是一次世界級的開幕式”。
開幕式很精彩,而閉幕式不再舉辦。今年旅游節這一出人意料的舉動,體現了我省舉辦大型旅游節會的目的,那就是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更多的收入,而不是只圖表面的熱鬧。
引資:項目翻兩番金額翻三番
相比去年旅游節,今年前來考察、洽談旅游項目的客商更多了。先后有數百名國內外旅游企業負責人來我省考察、洽談,其中既有國際知名旅游投資商和旅行商,也有國內知名旅游投資商和旅行商。我省也早早作了準備,推出精心篩選的10大類、395個旅游招商項目,涵蓋景區開發、休閑體驗和自駕游、酒店和餐飲娛樂、旅游商品、生態旅游、鄉村旅游、民俗旅游、文化旅游、紅色旅游、旅游綜合服務等方面。
據統計,今年旅游節期間,我省簽約了58個旅游項目。而去年旅游節期間,我省簽約了10個項目。一年間,簽約項目數量翻了兩番多。
單個項目的平均金額也大幅增加。去年旅游節平均每個簽約項目金額為3億元,今年旅游節平均每個簽約項目金額為6億元,翻了一番。
而簽約總金額更是從去年旅游節的31.3億元猛增到今年旅游節的353.2億元,翻了三番多。
據統計,今年旅游節簽約項目中,景區開發項目14個,總投資148.6億元;酒店建設項目8個,總投資27.7億元;溫泉和自駕游等休閑項目20個,總投資59.3億元;文化廣場和產業園項目11個,總投資108.6億元;旅游商品項目5個,總投資8.9億元。
在簽約的項目中,投資較大的項目有西航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60億元開發的龍行天下國際旅游城項目,甘肅盛世豪龍房地產公司投資50億元開發的什川文化、旅游、休閑基地項目,深圳華強文化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8億元開發的天水方特游樂谷項目等。
今年旅游節除了引來的項目多、投資大,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投資方大多數以前從事其他行業,今年首次轉向投資旅游業。
投資10億元建設敦煌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的南特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身是一家從事計算機行業的老企業,主要客戶是跨國公司。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跨國公司紛紛降低了相關投入,南特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贏利萎縮。南特公司為了找到新的贏利點,調查研究后,決定在敦煌投資發展融合了旅游、文化、計算機產業的動漫行業。
這些企業,大部分是民營企業。作為對市場最敏感的民營企業,紛紛投資于我省旅游業,說明我省旅游業已經成為市場主體投資的重要方向。這種實實在在的變化,再次說明了我省旅游業作為朝陽產業的價值所在。
在旅游節的帶動下,在其他行業的資金向旅游業流動時,旅游業的觸角也越來越深入到了我省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敦煌市月牙泉、鳴沙山景區附近的楊家橋村,從去年旅游節開始,由于游客數量的增多,一口氣發展起來20多家“農家樂”,楊家橋村的農民大部分變成了餐飲業主或服務員,而不再以務農為主要生計。與楊家橋村一樣,我省每個大景區附近,農民的生產方式都正在向服務業轉變,就是種植農作物也是為了賣給游客。旅游業的發展,正在悄悄改變著很多隴原人的生活、生產方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不足之處。第二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執委會辦公室負責人認為,這次節會的不足之處在于:一是由于節會引發的客流高峰與暑期旅游旺季沖突,導致接待能力不足,也暴露了我省交通運力及旅游的基礎設施還不能滿足旅游旺季和節會游客高峰需求;二是全省旅游接待服務水平亟須改善和提高,服務的軟、硬件都要盡快適應日益旺盛的旅游市場需求;三是組織大型節會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主要表現在上下銜接不暢,在組織協調、注重細節、追求完美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和深化;四是部分干部的思想意識、組織能力和工作方法亟待改進,理念、作風、效率都需要盡快適應舉辦大節會、開拓大市場的需要,等等。該負責人說:“我們將逐步改進這些不足之處,相信到了明年,我們能把第三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辦得更好,帶來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