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續華夏文明輝煌新篇章
——訪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石定果
“‘金張掖’‘塞上江南’是對河西走廊發達農業的美譽,這里得河流灌溉之便利,宜于耕作,收成豐饒。”
“提及甘肅,人們往往聯想到絲綢之路。這條始于公元前2世紀的橫貫亞洲內陸的古商道,曾持續千余年不廢,它使隔絕的東西方得以溝通,推動了中國與境外的經濟文化交流。”
“古代甘肅無論外御邊患,還是內擊強敵,都具有關鍵性的戰略地位。”
4月7日,在蘭州舉行的全省領導干部“富民興隴”系列講座2013年第三講上,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石定果博士有著上述的精彩論述。長達兩個小時的報告中,石定果圍繞甘肅在中國經濟史、政治史、文化史等方面的作用,條分縷析、全面透徹而又淺顯易懂地講述了甘肅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盡管連續兩個小時的報告讓她雙腿發麻,盡管還要趕飛機,石定果還是在休息的片刻時間,熱情地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以前沒想到甘肅在歷史上曾經那么富庶,做過那么多貢獻,很多人其實對甘肅很不了解,有些偏見。”未來甘肅之前,石定果也一度有著些許偏見,及至看到更多有關甘肅歷史的文獻書籍,甘肅璀璨輝煌的歷史讓她特別感動。
“踏上這片土地,給我更加具象的震撼。”石定果告訴記者,2012年8月24日到8月29日,她實地走訪了酒泉、嘉峪關、張掖和蘭州等地。遼闊富饒的廣袤地域、璀璨絢麗的華夏文明、星羅棋布的文化資源、豐富多樣的地質地貌、樸實勤勞的隴原兒女……一路走,一路都是景,那一次甘肅之行,給石定果留下深刻印象。
接到為甘肅省領導干部“富民興隴”系列講座作報告的邀請,石定果起初有些猶豫。“我主要研究漢語史、文字學等,不是經濟專業,‘富民興隴’講座恐怕不太合適。”
“可又一想,‘富民興隴’更需要隴原兒女對燦爛歷史進行全面了解,并建立自信。”打消了顧慮,石定果開始重新查閱書籍,《二十四史》《大百科全書》……以至于書房里擺滿了與甘肅有關的書籍資料。她說:“與甘肅歷史有關的書籍資料實在太多了。”
“甘肅不僅在古代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依然離不開甘肅這片熱土,今天的甘肅依然大有可為。”石定果說,盡管與發達地區相比有差距,但越是有差距,發展成長的空間就越大,曾為中華民族作出卓越貢獻的甘肅依然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依然是對外開放的門戶。作為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一支重要力量,甘肅應該有信心在今天重新續寫更為輝煌的新篇章。
石定果說,甘肅的種種發展變化令人欣喜。以前甘肅人“寧可餓死也不出去”,現在勞務輸出遍及全國各地,農民還鄉時又將新的理念、技術引進來。同時,風電新能源、河西玉米制種、金昌高科技產業等發展都令人振奮。
“國家確認了甘肅在華夏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提及我省正在全力建設的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石定果在高度肯定的同時,也給出了一些建議。
“要科學設計多條旅游線路,將旅游受季節的影響降到最低,因為甘肅是我去過的旅途最長的一個省份,一個星期根本游不完。”“應再多些像‘甘肅絲綢之路’這樣的專題展覽,讓游客通過博物館對甘肅有個‘線’和‘面’的總體認識。”“創作更多像《絲路花雨》這樣的文化精品和藝術產品,以多樣文化手段,傳播甘肅文化”……
“要淡泊名利,不能急功近利。”作為錢鐘書的外甥女,石定果說:“靜下心來做事很重要。”她說,眾所周知,甘肅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不僅需要隴原人民以高度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凝心聚力、攻堅克難,以超越性的創新思維謀篇布局,更重要的是靜下心來,在細節以及可操作性方面集思廣益、征求專家意見,做好頂層設計和規劃,防止對歷史斷章取義,防止以建設的名義損毀破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