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農民增收的動力引擎
我省加快農村公路運輸發展綜述
甘肅日報記者 嚴存義 通訊員 李文愷
不到半年時間,肅州區在農村貧困地區共建成5個鄉(鎮)汽車站和57個行政村停靠站,年增加客流量近60萬人次,農民群眾直接收入增加近千元。
肅州區是我省發展農村公路運輸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貧困地區交通發展問題,讓農民兄弟走上水泥路、坐上方便車,也是我省交通運輸人的不懈追求。
一
隨著我省農村公路建設步伐的加快,如何加快農村客運網絡建設,使農村班車通起來,農民的貨車轉起來,人流、物流暢通起來,成了近年來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此,我省交通運輸部門堅持“路、站、運”一體化發展原則,把農村客運站建設與農村公路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改善農村客運站建設滯后的面貌。
在發展農村運輸業方面,各地因地制宜,創新思路,加快發展。白銀市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鼓勵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運營,扶持公交企業收購農村客運班線車輛,引導城市公交企業向農村客運市場延伸發展;嘉峪關市開行了9 條公交線路,通市、通鎮、通鄉、通村,促進了城市與鄉村之間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暢通;金昌市對條件較為成熟的金川區和金(昌)河(西堡)客運班線,按照“統一車型、統一票價、統一班次”的要求實行了公交化運營。
迅速發展的農村公路運輸,帶動了農村貧困地區百姓的扶貧攻堅,加快了富民興隴和全面奔小康的步伐。截至2013年底,全省開通農村客運班線3016條,平均日發班次16911個,農村停靠站7000多個,全省鄉鎮通班車率達到99.5%,行政村通班車率達到86.57%。
交通條件便利了,農民進城務工方便了,農副產品也直接運進了城里,大大促進農民增加收入。
二
在農村公路建設方面,全省各地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實際,加強政策引導,著力加快農村公路運輸發展。
按照省上出臺的規定,對申請從事農村客運示范班線的經營者,只要具備經營條件,優先進行許可;對示范班線沿線的鄉鎮汽車站、行政村停靠點優先安排建設。在鄉鎮建立等級客運站,在行政村建立停靠站,在自然村建立停靠點,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匯集點和發散點。同時,將站點建設與鄉村農貿集市相結合,以站帶市、以市養站,以市興運、以運興市。
一方面加快建設公路運輸網,另一方面加強運輸安全管理。管理部門嚴把農村客運經營企業(業戶)資質關、運營車輛技術關和司乘人員資格關,嚴厲打擊超速、超載和疲勞駕駛等違章行為。加強安全生產源頭管理,強化農村運輸經營者的教育和上崗培訓,努力消除農村客運市場超載嚴重、人貨混裝等安全隱患。
結合農村客運站建設,交通部門在部分鄉鎮采取“站所合一”的模式建設鄉鎮運管站,機構設置條件不成熟的鄉鎮,采取與鄉鎮政府聯合監管,聘請鄉鎮干部為運輸協管員,加強對農村客運市場的監管。同時,建立合理的農村運輸價格體系。由政府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積極做好同工商、稅務、公安、物價等部門的協調工作,盡可能地減免有關稅費,確保運輸企業有利可圖,以確保農民群眾“走得及時、走得高興、走得經濟”。
三
經過多年努力,我省逐步構建起農村客運基礎設施網絡,極大改善了農村客運基礎設施和人民群眾乘車條件,大大提高了農村客運綜合服務能力和水平。
同時,省上還把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作為一項社會公益事業來抓,得到了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許多地方政府把這項工作納入了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配套工程,進行認真落實。
在建設過程中,農民兄弟積極投工投勞,積極配合站點土地的征用,積極參與站點建設投資,涌現出了許多感人事跡。酒泉市紅山鄉和清水鎮中寨村汽車站選在了農戶的宅基地和商鋪上,需要拆舊建新,兩農戶積極配合,拆除了住房和商鋪,并積極建設農村汽車站……
在農村客運站的運營方式上,全省各地因地制宜,靈活多樣,以方便農民出行和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目的。
有的農村汽車站與城郊公交站相結合,實行城鄉公交一體化運營;有的農村汽車站與農產品基地相結合,使汽車站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輻射點和農產品終端市場。還有的村級汽車站采用和村委會合建的模式,既發展了農村運輸,又加強了基層組織建設;有的汽車站與農村醫療、文化等公益設施相結合,解決了偏遠鄉村群眾看病難的問題;有的汽車站與文化旅游景點結合起來,大大促進旅游業發展……如今,這些快速發展的鄉村汽車站不僅成為農村的運輸網絡,還成為農村醫療、文化等的公益設施,農產品供銷的終端市場,基層組織的工作陣地。
今年,我省把推動農村公路運輸建設作為“滿意交通”的重要任務來抓,將新建鄉鎮客運站11個、行政村停靠亭1525個,并完成一批老舊車站維修改造任務,努力實現農村公路運輸“人便于行、貨暢其流”,讓廣大農民群眾“出門有路,抬腳上車”,為實現富民興隴和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