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雙創”潮涌逐浪高
——我省多措并舉推進雙創工作綜述
編者按:就業乃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席卷隴原大地,成為各地“抓落實促發展”的生動實踐。我省“雙創”實踐取得了哪些成果?積累了哪些經驗?如何通過“雙創”活動大力促進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為此,本報從今天起,開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專欄,推出相關報道,敬請關注。
甘肅日報記者 沈麗莉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省財政廳和省人社廳聯合制定印發了《甘肅省創業擔保貸款實施辦法(試行)》,把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和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統一整合為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并對創業擔保貸款的條件、審核與辦理等內容進行了明確,確保扶持受益人群范圍更廣、貸款程序更簡便、政策含金量更高,這是我省充分激發各類群體創業創新熱情的又一重要舉措。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把“雙創”作為持續優化經濟結構、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持續推進政策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服務創新,構建積極寬松的創業創新環境,積極推動隴原“雙創”千億元產業行動計劃,形成了全社會創業創新的良好氛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動力被大大激活。
改革釋放紅利 讓勞動者想創業
“我是周二來工商銀行咨詢辦理營業執照事宜的,周三提交的相關資料,沒想到周五就拿到了營業執照,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方便、快捷、神速!”前后僅3天時間,甘肅和一工程服務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李東在工商銀行蘭州城關支行拿到營業執照時,心里美滋滋的。
李東是我省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的獲益者之一。
從“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路”,近年來,我省在商事制度改革道路上的步伐穩健踏實、有條不紊:
2015年2月初,甘肅在西北五省區率先頒發了第一張“三證合一”營業執照。同年6月1日,甘肅全面推行“三證合一”改革;9月30日,全面實施“一照一碼”改革;
2016年8月1日,嘉峪關、張掖、白銀、定西4市開展簡易注銷登記試點;9月14日,“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全面實施;12月1日,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實現“兩證整合”,簡易注銷程序在全省推行;
2017年8月11日,經過4個多月的試運行,“政銀便民通”啟動,蘭州、慶陽、張掖、酒泉等地的投資者可到就近工商銀行、浦發銀行的營業網點注冊公司,申領營業執照。
“寬進嚴管”“放管結合”的原則在改革中科學體現——“寬進”讓政策紅利不斷發酵,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情持續升溫,讓民間投資活力迸發;“嚴管”則著力建立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機制,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防止“劣幣驅逐良幣”,最終助推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同時,加大對電商、網絡支付、共享單車等新興業態的扶持力度,實施包容審慎的監管方式,營造創業創新的良好環境。印發《甘肅省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方案》,大力推行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全省14個市州、蘭州新區以及大部分縣區的權力事項通過甘肅政務服務網實現在線申報辦理。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涉企信息歸集和共享工作,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構建事中事后監管模式。
在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措施推動下,2016年,全省新增市場主體26.59萬戶,同比增長12.7%。今年1-5月,全省新增市場主體10.5萬戶、注冊資金2514.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5%、23.09%。
真金白銀增加動力 讓創業者謀發展
看著張掖物流中心的繁忙景象,人到中年的李鵬才真正嘗到了創業創新的甜頭。作為甘肅西運運輸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副總經理,幾年前汽車交通運輸行業業務量“斷崖式下降”的窘迫景象猶在眼前。
在尋求新的發展路徑過程中,李鵬發現很多快遞公司由于沒有配送網絡,業務無法向縣、鄉、村級拓展,而公司運營著146條客運班線,覆蓋了張掖市兩縣區的18個鄉鎮、300個自然村,“班車快遞”項目應運而生。
隨后,張掖市政府組織科技局領導和蘭州大學專家來指導工作,分析公司開辦孵化園的各種潛質和意義。公司有個“1+4”計劃,1是汽車站,4是旅游、小件快遞、安檢、綜合業務的安全監管。政府對這個計劃獎勵了30萬元,幫助李鵬進行公司改造。
與此同時,政府還推薦班車快遞項目參加交通運輸部和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合辦的創業創新比賽,他們從1200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最具投資價值獎”。
西運聯程創客孵化園因為這一明星項目的助力,被評為省級孵化器,得到省政府獎勵的50萬元和市政府獎勵的30萬元資金。
截至目前,孵化園共孵化項目37個,全部與交通有關,包括物流企業、分揀包裝、旅游、快遞等方面。入駐團隊成員多數是大學生,平均年齡在24歲左右。最早入駐的一家是電商平臺,已經孵化成功,開始獨立運作。
毋庸置疑,除了寬松的創業環境,政府真金白銀的投入成為西運公司轉型升級的“助推器”。
近年來,我省進行了一場滲透肌理的科技金融機制革新。通過改革財政資金傳統“撒花椒面”的方式為“投、貸、貼”,構成了科技創業創新的多層次投融資服務體系,用政府引導、市場聯動的方式,以一引十,激活科技金融市場活力。
省財政設立了1億元的省級創業帶動就業扶持專項資金,用于各類創業補助;對本省大學畢業生在本省企業實現就業的,省財政連續三年給予每位大學生每月1500元的資金補助,幫助企業吸引人才;在全國首創“政府+銀行+保險+企業”的非公企業融資模式,政府風險補償金達到5億元,通過擔保,累計為2545戶企業發放貸款98.56億元;籌措財政資金設立23億元蘭白試驗區技術創新驅動基金,發起設立12支子基金及張江創新創業投資基金,總規模達到56億元;稅務部門積極推行一站式服務,申報辦稅網報率達到了96.5%,2016年,國地稅系統減免稅款74.46億元,通過“銀稅互動”累計向14290戶企業發放貸款732.3億元。
搭建平臺 激發創業創新活力
“雙創”點燃創業熱情,更激發著創新潛能。業內人士認為,眼下的創業熱潮,最大亮點是創新成為主動力。應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創造新需求、打造新業態,緊緊圍繞創新展開的創業,將為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也有望成就一批極具競爭力的企業和品牌。
——立足實際和產業發展需要,打造“雙創”旗艦。我省依托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15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目前,各類眾創空間達到103家,入駐創業團隊及企業2568家,帶動創業22000余人。2016年科技部認定國家級“星創天地”33家,位居全國第五、西北第一。搭建“大型儀器協作共享平臺”,240多家單位面向社會開放科研儀器設備和設施2501臺,累計發布科技成果10154項,實現技術成果交易2.12億元,有力地促進了科技資源橫向流動,支撐新興業態的培育發展。創建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園區)66個,入孵小微企業3000多戶,吸納帶動就業5.7萬多人,積極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縣和返鄉農民工創業示范基地建設,2016年,安排省級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資金1000萬元,培訓返鄉創業農民工6000人。
——圍繞“雙創”實踐,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出臺《甘肅省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措施》,通過獎勵、股權激勵、后補助等形式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放開科研單位、企業用人自主權,放開科研人員經費使用權和設備采購權,給廣大科研人員“松綁”;制定相關政策,進一步簡化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的管理流程,放寬高校、科研院所基本建設項目的管理權限,鼓勵支持科技人員創業創新。建成覆蓋全省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投融資、創業、人才培訓、技術創新與質量、市場開拓、法律等方面服務。
“畢業了,去創業!”“老家機會也不少,回鄉創業去!”“科研人員可以帶著項目創辦企業,我想試一試。”如今的隴原大地,創業創新之風如海浪翻涌,一浪高過一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