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家中外媒體聚焦甘肅代表團開放日
林鐸唐仁健等代表回答提問

3月7日上午,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甘肅省代表團在人民大會堂甘肅廳舉行“媒體開放日”活動,吸引了70多家中外新聞媒體到現場采訪。 本報記者 高檣

記者現場提問。 本報記者 高檣
甘肅日報記者 徐愛龍 尤婷婷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等70多家中外媒體記者云集,一個多小時的問答,甘肅熱點話題頻出……3月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甘肅代表團“媒體開放日”,成為中外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
中外媒體記者爭相提問,全國人大代表、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鐸,全國人大代表、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仁健,全國人大代表、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黃強等分別圍繞脫貧攻堅、高質量發展、旅游強省建設、生態環境保護、“一帶一路”建設、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以更加過硬的作風向貧困發起總攻,舉全省之力打贏這場硬仗”
人民日報記者率先就今后三年甘肅如何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提問。林鐸首先簡要介紹了甘肅省情和脫貧攻堅工作進展情況。他說,甘肅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近些年,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省上下的艱苦努力和社會各方面的大力幫扶,全省脫貧攻堅取得了明顯成效,貧困人口由2012年的692萬減少到去年底的188.7萬,貧困發生率由33.2%下降到9.6%。
林鐸說,今后三年,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講話精神,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定貧困人口,切實提高脫貧質量,以更加過硬的作風向貧困發起總攻,舉全省之力打贏這場硬仗。
林鐸表示,甘肅將重點從六個方面集中發力:一是通過“一戶一策”開好脫貧致富的方子,有針對性地制定脫貧計劃,以精準到村到戶到人的措施,著力解決貧困群眾增收和看病、上學、住房、飲水等難題。二是通過產業發展確保穩定可持續脫貧,做強做大牛、羊、菜、果、薯、藥等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讓每個村都有主導產業、每個貧困戶都有穩定增收的渠道。三是通過強化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增強發展后勁,在繼續加強貧困地區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千方百計補齊教育和醫療等公共服務短板,不讓孩子因貧困而輟學,不讓群眾因病致貧返貧。四是通過激勵機制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進一步強化正向激勵,引導貧困群眾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五是通過集成政策資源形成攻堅合力,加大政策支持,加強幫扶力量,堅持大扶貧工作格局,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不斷提高扶貧脫貧能力和水平。六是通過加強作風整治保障脫貧攻堅成效,重點治理責任落實不力和盲目決策、弄虛作假、虛假摘帽等問題,加強扶貧資金和涉農資金監管,以作風建設的成效保障脫貧攻堅各項政策落實到位。
“不管困難有多少,一定要攻克高質量發展難關,舍此別無他途”
在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唐仁健說,黨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可以說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新時代的最強音。對甘肅來講是一個重大的機遇,對破解甘肅發展明顯不平衡不充分的各種矛盾問題,確實是必由之路。當然對甘肅來說,真正要做到高質量發展確實不容易,在經濟轉型發展上,我們既要追趕新的發展步伐,又要補上過去舊的欠賬,新賬老賬得一起還。但不管困難有多少,我們一定要攻克高質量發展難關,舍此別無他途。
談到甘肅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唐仁健表示要著重解決好四個問題:一是在理念觀念上,要真正擺脫速度情結,真心實意地追求高質量發展,真正聚焦新發展理念,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5個詞的要求、這5篇文章,一個一個地研究、一篇一篇地破解,真正落地生根、落地見效。二是在補齊短板上,從最不平衡最不充分的環節抓起,也就是中央講的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重點補齊脫貧和生態兩塊最大的短板,下足精細精確精微的“繡花”功夫,將“一戶一策”落到實處,確保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持續強力抓好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治的基礎上,舉一反三、不折不扣地抓好全省其他自然保護區排查出的問題整改,確保今年都基本整改到位。三是在做強產業上,要把構建生態產業體系作為今后一個時期甘肅發展實體經濟、轉方式調結構、培育新動能改造舊動能等幾篇大文章的一個結合點來做,在不斷提升質量中來不斷擴大總量。認真落實省委《關于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決定》,堅持綠色環保、創新引領、開放帶動,大力構建生態產業體系。四是在營商環境上,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努力營造親商、愛商、安商、護商的良好環境。深入開展“轉變工作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活動,落實好各種優惠政策,該放的一定要放到位、放徹底。對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治理,抓一批典型進行曝光和問責,以此推動我省營商環境有一個大的改善。
“促進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強筋壯骨’,從源頭上解決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
在回答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時,黃強說,甘肅是我國西北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生態地位極其重要,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任務異常繁重。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像甘肅這樣經濟發展任務重、生態保護壓力大的地方,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正確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決不能再走先破壞后治理的老路。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制定出臺了《關于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決定》,提出培育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循環農業等十大重點產業,促進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強筋壯骨”,從源頭上解決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的安排部署,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努力建設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幸福美好新甘肅。
全國人大代表范鵬、康軍、馬利民也現場回答了媒體記者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