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抗疫群英譜】
四十五天,一場特殊的戰“疫”
——記甘肅省第四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楊蘭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秦娜
3月31日,作為最后一批回歸的醫療隊,甘肅省第四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平安返回蘭州。直到走下飛機的那一刻,隊長楊蘭才如釋重負。
在武漢戰“疫”的45天里,楊蘭帶領醫療隊,身處特殊的環境,面對特殊的患者,完成了特殊的任務,實現了“零感染打勝仗”的目標。
指揮官、大管家、院長媽媽……在武漢,楊蘭在各種身份中不停切換,直到回到蘭州很多天,她仍然無法“走出來”。因為,這段抗疫經歷注定刻骨銘心。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2月上旬,武漢保衛戰到了最為關鍵的階段。此時,已經50多歲的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楊蘭毅然請戰。2月16日,她率領由全省45家醫療機構112名醫務人員組成的甘肅省第四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出征。
2月17日,到達武漢第二天,楊蘭就和幾位隊員前往武漢市優撫醫院對接工作。可當他們到達醫院后,眼前的一切出乎意料。一座具有年代感的老樓,堆滿雜物,設施陳舊不全,醫療設備更是匱乏。更讓大家壓力倍增的是,醫院距離華南海鮮市場僅200米。
盡管內心焦灼,但楊蘭還是給全體隊員打氣:“到了湖北,我們就要聽從組織安排,條件滿足傳染病防控需求,我們要上,不滿足要求,我們創造條件也要上,我們來就是要幫助湖北人民早日擺脫病痛,盡快回家。”
在楊蘭的現場指揮調度下,醫療組、護理組、院感組迅速成立。清垃圾、領物資、捋流程、布置病區……3組齊上陣,一起“開辟”屬于自己的病區。
和院方協調改造門、窗、流動水;與主管部門溝通患者事宜……擔心改造中有疏漏,楊蘭每天都在現場盯著,手里拿著電話,兜里裝著充電寶,一邊對接各項工作,一邊陪隊員加班。隊員們總勸楊蘭回住地休息,她卻說:“你不讓我看著,我回去也是如坐針氈呀,到了現場還踏實些。”
就這樣,僅僅兩天時間,三層樓三個病區終于有了模樣,院感組立即進駐,培訓所有隊員走流程。2月20日,醫療隊正式接管優撫醫院綜合樓6樓病區,管理100張床位。整個醫療隊慢慢上了正軌,而楊蘭卻因壓力過大整夜失眠,身體出現各種不適。
面對特殊群體,挑戰特殊任務
來武漢之前,楊蘭就定下了目標:一定要零感染打勝仗。
怎么做到零感染?楊蘭想了很多辦法,首先就是抓住地安全管理,高效安排隊員們的日常生活,通過組織各類培訓提升隊員的專業技能,采取動態監測的方式及時掌握隊員的健康情況。
“優撫醫院收治的患者大多來自養老院和一些特殊機構,很多都有基礎疾病,對我們來說治療的難度也更大。”楊蘭深知,要打贏這場硬仗,就必須嚴把醫療質量關。建制度、抓落實、督改進……醫療隊始終把醫療、護理和院感質量的精細化和規范化放在第一位。按照國家診療方案,楊蘭帶領醫療隊在病區開展多學科診療和中西醫結合診療,為患者制定“一人一策”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正當所有隊員都漸入佳境時,新的挑戰又來了。3月20日,按照指令,醫療隊接管了優撫醫院部分精神疾病合并新冠肺炎患者。
“這就意味著風險更大了。”接到任務之初,楊蘭不無擔心,隊員們不僅要面對病毒感染的風險,還要面臨精神病人帶來的未知風險。全隊只有6名隊員有精神病人護理的相關經驗,為了完成任務,楊蘭第一時間組織所有人學習相關知識。
相對普通患者來說,這些特殊患者的日常觀察、處理和心理疏導難度非常大,加之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護理也需要更加細致。在楊蘭的帶領下,隊員們用心照顧這些患者生活起居的每一個環節,當他們不愛吃飯、拒絕吃藥的時候,隊員們就像哄孩子一樣“哄”著他們。有時,隊員們還一起為患者理發、剃須,讓患者精神煥發。
“這次疫情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創傷。”楊蘭深知,不僅要醫病,更要“醫心”。于是,醫療隊請來國家級心理醫療隊為患者進行專業的心理輔導。隊員們在閑暇之余就陪患者聊天,盡力開導患者,有時一聊就是一個小時。大家還把自己每天的水果節省下來和患者分享,鼓勵他們堅定信心戰勝病魔。
在醫療隊里,有一個“傳統”,每當患者痊愈出院時,隊員們都會送上精心制作的出院祝福卡和小禮物。楊蘭希望通過小小的祝福卡,傳遞甘肅人民對湖北人民的深深情誼。
“院長媽媽”在,家才更溫暖
在第四批醫療隊里絕大多數都是“80后”“90后”,年齡最長的楊蘭習慣用“孩子”稱呼大家。而在隊員眼里,因為有楊蘭這樣一位“院長媽媽”,醫療隊溫暖得就像一個大家庭。
從組隊的那一刻起,112名隊員的安全就成了楊蘭最操心的事情。病區正式運行后,楊蘭每天都要現場盯每個即將進病區隊員的防護,確保萬無一失;隊員開始排班上夜班后,楊蘭生怕哪一個環節出問題,每天只有看著凌晨1點一批、5點一批回來的隊員在群里回復“安全歸隊”的消息后,她才能安心休息。
一次,有一名隊員突然出現發燒癥狀,楊蘭立即安排隔離保護和CT檢查,經檢查確診只是一般的感冒發燒后,她才放下心來。其他隊員出現了身體狀況,楊蘭都要自己去檢查,提供用藥建議,全程監測。
作為隊長,從對接安排每項工作到每個隊員的日常生活,楊蘭總是事無巨細。醫療隊從蘭州出發時,攜帶的防護物資只夠5天的用量,當時優撫醫院的防護物資也非常有限,無法保證隨時供應充足。為了給隊員做好萬全的防護保障,楊蘭動用一切能動用的“關系”為大家聯系物資。
3月下旬,醫療隊的工作到了最吃勁的時候,楊蘭每天下午在住地廣場給大家分析疫情,宣講國家政策,強調紀律和感控安全,提振全隊士氣。她常常打趣說:“帶兒子都沒這么操心過!”
雖然因為要求嚴格,一些年輕隊員甚至有些“怵”楊蘭,但每每體會到隊長的良苦用心時,隊員們都由衷地感謝和佩服這位“院長媽媽”。
在楊蘭的帶領下,醫療隊贏得了患者和當地醫院的贊譽,被贊為一支“有組織、有紀律,不怕苦、不怕累”的外援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