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在甘谷縣調查時發現,如今農村的愚昧型消費愈演愈烈,農民不堪重負。其表現形式主要有:
人情消費愈來愈高。送禮的名目已發展到婚、喪、嫁、娶、生日、滿月、升學、招干、修房、拜師、學徒、結親等數十種之多。操辦婚事盲目攀比,人們往往以彩禮的厚薄和辦喜事的排場來衡量新娘的身份、評判新郎家庭的貧富。攀比之風使婚事大操大辦越來越“高檔”。如某個貧困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不過八九百元,而小青年娶媳婦平均花去萬余元,經濟條件好一些的鄉村,一般家庭婚事開支要達到二三萬元。
封建迷信死灰復燃。時下,一些農村集資辦“神事”,建房請“風水先生”,生病找“巫婆神漢”,為死者“超度亡靈”等歪風越刮越起勁。去年,當地有一姓張的農民,老伴生病不去求醫,卻請巫婆跳大神,去寺廟燒香拜佛,僅此就花了3000多元,結果老伴卻不治身亡。
賭博之風屢禁不止。在一些農村,農民的業余文化生活很貧乏,賭博成了主要的娛樂活動,賭注也日益攀升。
農村的這些畸形消費,給農民生活增加了沉重的經濟負擔,給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鄉村干部應該高度重視。